糖尿病并发症及症状

2023-07-13312人阅读
于土仁

于土仁 三甲

湖北省中医院 - 内分泌科

糖尿病并发症一般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不同的疾病症状也不同。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是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主要表现,常见的症状有乏力、口干、头晕等。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主要症状有水肿、泡沫尿等。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症状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

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出现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举报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可能包括视力模糊、下肢麻木、外周神经病变、肾功能损害以及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糖尿病已经影响到了身体其他部位,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和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 1.视力模糊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偏高,导致眼球内房水渗透压增高,影响晶状体和视网膜的功能,进而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视力模糊可能发生在眼睛的任何部位,但通常集中在黄斑区。 2.下肢麻木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时,会导致感觉减退或异常,从而引发下肢麻木的症状。下肢麻木主要表现在腿部和脚部,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阵发性的。 3.外周神经病变 外周神经病变是由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所致,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细胞,使其功能受损甚至死亡,进而引发外周神经病变。外周神经病变的症状包括刺痛、烧灼感、针刺感等,这些感觉异常通常出现在手脚的末端。 4.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通常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的肾脏代谢负担增加,长时间后会引起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可能导致尿液颜色深黄、泡沫增多等症状,还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等问题。 5.皮肤瘙痒 糖尿病患者皮肤干燥,加上高血糖状态下的皮肤微循环障碍,容易诱发皮肤瘙痒。皮肤瘙痒往往局限于身体的一侧,尤其是小腿前部。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糖监测、眼底检查、神经系统评估以及肾功能检测。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调整和适量运动。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糖,避免高糖食物,同时注意均衡饮食并维持适当的体重。
糖尿病并发症眼睛症状
糖尿病患者若出现视力模糊、眼底水肿、黄斑变性、视网膜出血或瞳孔异常等症状,应尽快就医以评估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1.视力模糊 如果患者存在血糖过高现象,则会导致晶状体膨胀和渗透压改变,进而影响正常屈光状态。当晶状体出现浑浊时,就会导致看东西出现模糊。主要表现为近视或远视程度的变化,可能伴有重影或视野缺损。 2.眼底水肿 由于高血糖导致血-视网膜屏障受损,使得液体从血管渗出到眼底组织中。这会增加眼内压力,引起眼底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水肿。通常发生在视网膜下间隙,可导致暂时性的视力下降或盲点。 3.黄斑变性 糖尿病可能导致眼部微血管病变,影响黄斑区的血液供应和营养支持,从而引发黄斑变性。此时色素上皮细胞功能减退,无法有效地维持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和感光细胞的功能。典型症状包括中央视力丧失、视觉扭曲或色觉异常。 4.视网膜出血 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易于通过受损的血管壁进入视网膜,形成视网膜出血。出血会影响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干扰光线的传播和聚焦。出血通常位于视盘周围或后极部区域,可能会导致眼前出现漂浮物或黑点。 5.瞳孔异常 长期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系统的损伤可能导致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此外,糖尿病还可能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病变,进一步影响瞳孔调节功能。瞳孔大小变化不一,可能伴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眼睛症状,建议进行眼科检查,如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等,以评估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控制血糖水平、血压稳定以及使用胰岛素疗法。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医嘱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并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以减少眼部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症状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痰液增多、夜间口干等症状,应尽快就医以排除肺部并发症的可能性。 1.咳嗽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气道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增加,同时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受细菌侵袭发生感染。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可能导致咳嗽的发生。咳嗽主要发生在肺部和支气管,由于炎症刺激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所致。 2.呼吸困难 当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不佳时,会引起肺泡壁增厚、肺间质纤维化等病变,从而影响肺通气功能,导致呼吸困难。呼吸困难通常出现在中晚期糖尿病肺病患者身上,以呼吸急促为主要特征,在活动后会加剧。 3.胸痛 胸腔内压力变化以及胸壁神经受到牵拉等因素可能引起胸痛。对于存在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的患者来说,胸腔积液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压力改变可能会加重胸痛的症状。胸痛一般集中在胸部中央或一侧,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阵发性的。 4.痰液增多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此时呼吸道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可表现为痰液增多的现象。痰液多为白色或黄色,有时伴有异味,且质地较稠,不易咳出。 5.夜间口干 糖尿病患者的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内的水分消耗速度也随之加快,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感到口干舌燥。这种症状往往在晚上更为明显,因为睡眠时口腔闭合,呼出的水分无法蒸发散热,导致口腔干燥感更加突出。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肺功能测试、胸部X光或CT扫描来评估肺部状况。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以及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来治疗感染。患者应避免吸烟,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定期监测肺部症状并按医嘱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糖尿病并发症甲亢症状
糖尿病并发甲亢可能表现为心动过速、体重下降、多汗、眼球突出和焦虑等症状。由于甲亢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和代谢紊乱,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1.心动过速 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上述症状可能伴随快速而规则的心跳,在甲亢患者中常见。 2.体重下降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新陈代谢加速,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出现体重减轻的现象。体重下降往往伴随着食欲增加和排便频繁。 3.多汗 甲亢状态下,身体代谢率增高,植物神经紊乱,此时会出现出汗增多的情况。这种多汗常常是全身性的,尤其是在夜间或热环境下更为明显。 4.眼球突出 眼眶周围肌肉肥大、眼球后脂肪沉积等会导致眼球向前突出。典型表现为双侧眼球突出,严重者可伴有视力减退、复视等症状。 5.焦虑 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进而引发焦虑情绪。这些症状通常包括过度担忧、紧张不安以及难以集中注意力。 针对甲亢的症状,建议进行血液检测以评估血糖和甲状腺功能。治疗措施可能包括口服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必要时需就医调整剂量。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高糖食物,定期监测血糖并按时服药,同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症状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痰液增多、夜间口干等症状时,可能表明存在肺部并发症。由于这些症状与多种疾病相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咳嗽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气道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增加,同时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受细菌侵袭发生感染。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可能导致咳嗽的发生。咳嗽主要发生在肺部和支气管,由于炎症刺激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所致。 2.呼吸困难 当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不佳时,会引起肺泡壁增厚、肺间质纤维化等病变,从而影响肺通气功能,导致呼吸困难。呼吸困难通常出现在中晚期糖尿病肺病患者身上,以呼吸急促为主要特征,在活动后会加剧。 3.胸痛 胸腔内压力变化以及胸壁神经受到牵拉可能会引发胸痛。对于存在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的患者来说,胸腔积液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压力改变可能加剧胸痛。胸痛可能是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的一个不常见但严重的症状,疼痛位置可位于胸部中央或一侧。 4.痰液增多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肺部感染,此时炎症因子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大量分泌物,表现为痰液增多。痰液增多常伴随有咳嗽,且痰液质地较为粘稠,颜色可呈白色或黄色。 5.夜间口干 糖尿病患者的新陈代谢加快,导致水分丢失过快,加上肺部并发症引起的呼吸加速,进一步加重了水分的流失,因此会出现夜间口干的症状。口干是糖尿病肺部并发症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在晚上更为明显。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肺功能测试、胸部X光或CT扫描来评估肺部状况。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胰岛素注射和口服降糖药,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和饮食调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遵循医嘱进行适当的运动,以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和减少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并发症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并发症在早期可能表现为多尿、口渴、疲乏、视力模糊和皮肤瘙痒等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是否存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多尿 由于血糖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肾脏无法完全吸收全部水分,从而引发频繁排尿。主要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且尿量增加,可能伴随夜间多次起夜现象。 2.口渴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液浓度增高,血容量减少,刺激下丘脑前部神经中枢,进而引起口渴的感觉。患者会感到口腔干燥,需要频繁饮水来缓解不适感。 3.疲乏 当身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时,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就会感到疲乏无力。这种疲劳感不是因为睡眠不足或者体力劳动引起的,即使休息充足也可能感觉疲惫不堪。 4.视力模糊 如果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引起眼底血管病变,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初期可能表现为暂时性的视力下降,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失明。 5.皮肤瘙痒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容易干燥,缺乏足量的皮脂保护,加之自主神经受损,使汗腺分泌异常,此时皮肤表面所含水分减少,皮肤失去正常的润泽度而变得粗糙,易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瘙痒。瘙痒通常发生在四肢、躯干和会阴等处,尤其是在天气干燥或温度变化较大的时候更为明显。 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建议进行血糖监测、肾功能检测以及眼科检查。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同时需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高糖食物,保持规律的运动,以改善血糖管理。
糖尿病并发症肩周炎
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肩周炎可能表现为肌无力、疼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肩关节肿胀。由于糖尿病并发症的肩周炎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肌无力 肌无力可能是高血糖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所致。这种症状可能表现为肩部肌肉力量下降,患者可感到乏力。 2.疼痛 疼痛通常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当神经受到损伤时,会导致异常放电和剧烈的刺痛感。肩周炎患者的典型症状是肩部疼痛,尤其是在夜间更为明显。 3.关节僵硬 关节僵硬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关节软骨退变和炎症反应加剧所引起的。肩周炎患者会感到肩关节活动度降低,早晨起床后感觉关节僵硬。 4.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是因为高血糖引发的血液循环不畅,影响了肩关节周围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可能会发现难以完成上举手臂等动作,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穿衣。 5.肩关节肿胀 肩关节肿胀多由代谢紊乱引发的局部水肿或感染引起。肿胀可能导致肩关节周围积液,使关节变得红、热、痛并伴有触痛。 针对糖尿病并发症肩周炎的症状,建议进行血糖监测以及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来评估肩关节状况。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口服抗炎药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外用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以缓解疼痛,同时控制好血糖水平,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定期锻炼肩关节灵活性,并注意休息,以减少症状发生。
糖尿病眼睛并发症
糖尿病眼睛并发症可能包括视力模糊、眼底出血、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糖尿病对眼部的损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眼科检查和专业治疗。 1.视力模糊 由于血糖水平长期过高导致眼球内的房水渗透压增高,影响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屈光状态,进而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表现为近视或远视度数的变化,通常出现在双眼。 2.眼底出血 高血糖状态下,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易于渗出,从而引起眼底出血。出血可能发生在视网膜任何位置,可能导致视力急剧下降。 3.黄斑水肿 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眼部微血管病变,使血浆成分外溢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形成黄斑区液体积聚。黄斑位于眼后部中心区域,是视觉最敏锐的部分。水肿会导致中央视野缺损和视力减退。 4.视网膜脱离 若糖尿病控制不佳,可引发视网膜内组织结构异常,此时容易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此病症多见于下方视网膜周边部,可伴有闪光感、飞蚊症等前驱症状。 5.白内障 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晶状体内葡萄糖浓度升高,造成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白内障。白内障通常从晶状体周边开始,逐渐向中心发展,导致晶状体浑浊,影响视力。 针对糖尿病眼睛并发症的症状,建议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以及视力测试。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以及激光治疗或手术干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遵循医生指导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以减少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并发症腿疼
糖尿病并发症腿疼可能表现为下肢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皮肤苍白、足部水肿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存在神经病变或血管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和治疗。 1.下肢麻木 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时,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异常和下肢麻木。这种症状通常出现在腿部和脚部,可能伴有针刺感或烧灼感。 2.刺痛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周围神经受损,出现刺痛的症状。这种症状多为间歇性,且疼痛位置不固定。 3.肌肉无力 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无法被充分利用,身体会分解脂肪产生能量。过多的脂肪酸积累在肌肉中,影响其功能,导致肌肉无力。这种症状主要表现为肌力下降,尤其是下肢更为明显。 4.皮肤苍白 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发生狭窄或者堵塞时,就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引发缺血缺氧的情况发生,此时就可能会诱发皮肤苍白的现象发生。皮肤苍白往往出现在下肢远端,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更为明显。 5.足部水肿 如果糖尿病患者存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则可能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足部水肿。肿胀通常发生在踝关节周围,早晨起床时尤为明显。 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腿疼,建议进行血糖监测、神经系统评估以及下肢血管超声等检查以确定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糖水平、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患者平时要注意避免高糖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拔牙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拔牙后可能出现疼痛、感染、出血、愈合延迟或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以避免进一步的健康风险。 1.疼痛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周围神经受损,使痛觉减退或者感觉异常。当糖尿病患者拔牙时,可能会因为局部组织损伤而出现疼痛。疼痛可能发生在任何部位,但通常集中在手术区域。 2.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易受细菌感染。拔牙后伤口容易受到口腔内细菌污染,加上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可能导致感染发生。感染常出现在手术部位,但也可能扩散到全身。 3.出血 糖尿病可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和数量,降低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出血通常发生在拔牙过程中或之后,且可能持续时间较长。 4.愈合延迟 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白细胞的活性以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延缓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过程。伤口愈合缓慢,表现为术后长时间未见预期的愈合迹象。 5.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状态下,糖基化终产物积累会导致周围神经纤维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进而引发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常见于下肢,但也可能影响上肢和躯干。 针对糖尿病引起的拔牙并发症,建议进行血糖监测、口腔检查等。治疗措施包括优化血糖控制,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同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患者需注意保持良好的血糖管理,避免吸烟和饮酒,以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