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针灸的治疗作用

于晨光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其治疗作用包括疼痛缓解、肌肉紧张缓解、神经功能恢复、消化系统功能改善、内分泌系统功能调整等。如果需要针灸治疗,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1.疼痛缓解
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中的α和β纤维,这些纤维对痛觉敏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如P物质、去甲肾上腺素等来减轻或消除疼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但不限于头痛、背痛、关节炎等。
2.肌肉紧张缓解
针灸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紧张和僵硬;同时也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肌肉紧张度。可辅助治疗颈项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3.神经功能恢复
针灸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增强细胞修复能力,从而达到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对于中风后遗症、面瘫等疾病的康复期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
4.消化系统功能改善
针灸可以刺激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增加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
5.内分泌系统功能调整
针灸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引起的症状。
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注意选择正规机构,由有资质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有效。此外,由于个体差异存在,若出现异常反应或不适感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停止治疗。
66
2024-03-1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