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艾灸的作用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艾灸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温经止痛、调整气血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作用。如果想通过艾灸进行治疗或保健,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1.活血化瘀
艾灸具有一定的温通经络和活血化瘀的功效,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可选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艾灸。对于存在外伤或术后肿胀者不宜过多使用。
2.祛风散寒
艾灸能起到一定驱散体内寒邪的作用,因为其性温,而中医认为“热胜寒”,即用热性的药物可以驱散体内的寒邪。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风寒所致的感冒、咳嗽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大椎穴、关元穴等穴位进行艾灸。
3.温经止痛
艾叶有温经止痛的作用,因此艾灸也具有同样的效果。这种作用可用于缓解由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每次艾灸时间应在15-30分钟之间。
4.调整气血
艾灸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刺激人体的腧穴,从而达到调整气血的目的。适当艾灸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要避免过度艾灸,以免引起上火的情况发生。
5.提高机体免疫力
艾灸时产生的温度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建议患者每周进行两到三次艾灸,长期坚持下去可能会有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艾灸时应注意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以免引起不适。另外,若为实热证或阴虚火旺体质,则不适宜进行艾灸疗法,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66
2024-02-2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