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止血药一般有三七、仙鹤草、白及、紫草、槐花等。
1、三七
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病症。三七具有止血的功效,所以对于出血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三七进行治疗。
2、仙鹤草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补虚益气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以及体虚患者自汗、盗汗、失眠、心悸等病症。对于阴虚内热、热病伤津等患者禁止使用仙鹤草。
3、白及
白及味苦、涩,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等病症。由于白及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所以对于出血的患者禁止使用白及。
4、紫草
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等病症。紫草具有活血的作用,所以对于出血的患者也禁止使用紫草。
5、槐花
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等病症。槐花具有止血的功效,所以对于出血的患者也禁止使用槐花。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影响药效。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等,有助于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