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0- 39.net
30岁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效果通常较好。共同性外斜视是指两眼同时视物时,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两眼视轴方向保持在正常位时,斜视眼则视为外斜视。共同性外斜视的发生与神经支配、解剖因素、双眼视功能发育、心理因素等相关。患者常表现为双眼视物时,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斜视眼可出现视疲劳、视物模糊、复视等症状。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直肌后徙术、直肌边缘切开术、下斜肌转位术等。 1、直肌后徙术 直肌后徙术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主要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中度或者是重度的患者,主要是通过改善外直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从而矫正外斜视。 2、直肌边缘切开术 直肌边缘切开术主要是通过切开外直肌的方式,来解除其对眼球的牵拉力量,从而矫正外斜视。 3、下斜肌转位术 下斜肌转位术是通过改变外眼肌的着力点,使眼位趋于正常。 4、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下斜肌部分切除术适用于术后残留的内直肌过多的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共同性外斜视的情况。 5、同侧眼外肌减弱术 对于术前检查,发现患侧眼外肌明显萎缩的患者,可通过同侧眼外肌减弱术,改善共同性外斜视的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