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一般指心理障碍。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患有心理障碍,并且出现了不承认自己有心理障碍的情况,可以通过观察、沟通交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进行处理。
1.观察:建议家属多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也可以通过陪护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改善上述症状。
2.沟通交流:在平时可以多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能够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则需要遵医嘱服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劳拉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镇静类药物辅助缓解。
4.物理治疗:若患者通过上述方法效果不佳,还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通过经颅磁刺激疗法、迷走神经刺激术等方式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5.日常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另外,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频繁生气或者是过度焦虑。
除此之外,如果患者通过上述方式无法得到改善,还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