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患者由于疾病发展时间较短、病情相对较轻等,所以用药治疗的起效时间会相对延长。另外也可能是原发性疾病因素、药物作用机制、个体差异性、心理状态以及生活习惯不佳等原因导致。
1.疾病发展时间较短:如果出现神经衰弱的时间比较短,并且症状并不严重,则说明疾病的病程处于早期阶段,此时在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时,疗效可能不会特别明显,因此就会出现药效慢的情况。
2.病情相对较轻:若患者的病情不是很严重,只是出现了轻微的症状,如睡眠质量差、精神萎靡不振等,在服用安神补脑液、谷维素片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后,可能会因为药效发挥较慢而感觉效果不明显。
3.药物作用机制:神经衰弱是长期紧张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易兴奋、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大等症状。常用的抗焦虑、抑郁类药物有盐酸舍曲林胶囊、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此类药物发挥作用需要一定过程,通常服药两周左右才能逐渐起效。
4.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部分人群可能对药物吸收较好,也可能较快感受到药物的效果,但也有部分人则因体质较差或者身体代谢能力较弱,而导致药物起效时间有所延迟。
5.心理状态以及生活习惯不佳:若存在失眠多梦、过度劳累等情况,也会使神经衰弱加重,从而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建议平时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并听舒缓音乐放松心情。
此外,对于神经衰弱而言,还可能与既往基础疾病有关,比如抑郁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应及时就诊于神经内科完善血常规、心电图检查等项目帮助查明原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过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