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听倪师讲生地与熟地的区别

熟地一般指熟地黄,听筒讲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区别,主要包括来源不同、功效不同、治疗疾病不同、禁忌不同、注意事项不同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1、来源不同

生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而熟地黄是由生地黄加工炮制而成。

2、功效不同

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熟地黄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

3、治疗疾病不同

生地黄可以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病症。熟地黄可以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等病症。

4、禁忌不同

生地黄不宜与辛辣食物同食,不宜与萝卜、浓茶同食,以免影响药效。熟地黄不宜与葱、蒜、萝卜等食物同食,以免影响药效。

5、注意事项不同

生地黄性寒,脾胃虚寒、腹泻的患者不宜食用,以免加重病情。而熟地黄性温,对于阴虚内热的患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此外,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15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熟地与生地的区别及功效作用
熟地与生地的区别在于制备方法不同,熟地通过炮制后更易被人体吸收,且性质更为滋腻,而生地性质寒凉,入药时需咨询医生。二者均具有滋阴补血、益肾填精、养阴生津、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作用。 1.滋阴补血 熟地黄通过补益肝肾来达到滋阴补血的目的。其味甘质润,入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因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等症状。取适量熟地黄配伍当归、白芍等中药材进行调理。 2.益肾填精 熟地黄能补肾益精,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适用于治疗肾虚所致腰膝酸软、遗精早泄、耳鸣耳聋等症状。可将熟地黄与其他滋补肾阳药材如肉苁蓉、锁阳等合用。 3.养阴生津 熟地黄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可以缓解口干舌燥、咽干咳嗽等症状。对于肺热燥咳、痰少或痰中带血者,可遵医嘱服用熟地黄以滋阴清热、止咳化痰。 4.补肝肾 熟地黄具有补肝肾的作用,能够增强肝脏和肾脏的功能,改善相关疾病症状。可用于治疗肝肾亏虚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熟地黄配伍山茱萸、枸杞子等中药进行调理。 5.强筋骨 熟地黄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因此对筋骨痿软、屈伸不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若患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可用熟地黄配合杜仲、续断等药物加强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熟地黄与生地黄均需经过炮制后才能内服,且不宜过量长期使用。此外,由于两者都属于滋补类中药,故凡属外感风寒、食滞不化、呕吐泄泻、腹胀便溏者应慎用。
熟地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熟地和生地都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熟地还具有补肾养肝的作用,而生地则长于清热凉血、养心安神、固表止汗。由于它们都具有滋补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和合理。 1.滋阴补血 因为熟地黄和生地黄都具有滋补血液的作用,能够补充体内气血不足。二者合用可治疗因气血虚弱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等症状。可以将熟地黄和生地黄煎煮后服用或者制成丸剂口服。 2.益精填髓 由于两者均有滋养肾脏阴液、补精益气的作用,因此能起到益精填髓的效果。对于肾虚所致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中药方剂或食疗进行调理。 3.补肾养肝 熟地黄和生地黄均入肝经和肾经,具有补肝肾之阴的作用,故而有补肾养肝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失眠多梦、须发早白等症状。可通过饮食疗法如炖汤或粥类来改善症状。 4.养心安神 熟地黄和生地黄都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能够平抑心火,使人情绪稳定。可用于治疗由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情况。可以通过服用含有这两种药材的中成药进行调理。 5.固表止汗 熟地黄和生地黄都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体内的水分流失。对于自汗、盗汗等症候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患者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玉屏风散、牡蛎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提及的所有功效都需要在中医师辨证施治下应用,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此外,对于脾胃虚弱者而言,熟地黄和生地黄可能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应慎用或遵医嘱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