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附子黄芪的作用与功效

附子和黄芪都是常用的中药,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补气固脱的作用与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的作用与功效。

1、附子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补气固脱的作用与功效。附子可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等病症。

2、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的作用与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内热消渴等病症。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在服用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2023-09-22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附子黄芪的作用与功效

附子黄芪一般是指附子和黄芪,两者均属于中药材,具有温阳补气、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敛疮生肌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等病症。

1、温阳补气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不足、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病症。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敛疮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等病症。

2、补气升阳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敛疮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等病症。附子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振、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不足、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病症。黄芪补气升阳的作用较强,对于热性病症不宜单独应用,以免助热。

3、益卫固表

黄芪能补气固表,适用于卫气不固的自汗恶风、久泻、大汗出、浮肿等病症。

4、利水消肿

黄芪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适用于水肿尿少、心悸气短、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虚脱、血崩、带下等病症。

5、生津养血

黄芪能补气生血、养阴生津,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眩晕心悸、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唇甲色淡、脉细弱等病症。

6、行滞通痹

黄芪能补气行滞、通痹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痛等病症。

7、敛疮生肌

黄芪能补气生肌,适用于疮疡难溃难腐或久溃不敛等病症。

8、利尿

黄芪能利水消肿、敛疮生肌,适用于水肿尿少、中气下陷等病症。

附子性大热,具有较强的温补作用,因此不宜久服,以免助热伤阴,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小便短赤等上火症状。对于热性体质或者阴虚火旺的患者,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口干、咽干、咽痛、便秘、流鼻血等上火症状。

黄芪附子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附子桂枝具有补气升阳、温里扶阳、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功效与作用。由于黄芪、附子、桂枝均为中药材,对于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谨慎,建议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正确使用。 1.补气升阳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调节内分泌系统来实现;附子、桂枝则能增强体质,改善气血不足所致的症状。可用于治疗脾肺气虚引起的自汗、乏力等症状。可将三者配伍制成汤剂或丸剂服用。 2.温里扶阳 黄芪有补益元气、温中回阳的功效;附子大辛大热,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等功效;桂枝味辛甘性温,入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等功效。对于脾胃虚寒、肢体麻木、面色萎白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效果。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上述药材泡水饮用。 3.温经散寒 黄芪、附子都属于温补类中药,能够起到一定的温补身体的作用;而桂枝也具有一定的温阳作用,因此这三种药物合用可以达到较好的温经散寒的效果。对于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处理。 4.祛风除湿 黄芪、附子、桂枝三者合用,其中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的功效,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功效,桂枝具有解表散寒、温通经脉的功效,三者相互配合,有利于祛风除湿。对于风湿痹痛、关节酸楚、屈伸不利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煎煮后服用。 5.活血化瘀 黄芪、附子、桂枝三者合用,其中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功效,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功效,桂枝具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三者合用,共奏活血化瘀之效。对于跌打损伤、淤青肿胀等情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黄芪、附子、桂枝均属中药材,因此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引起不良后果。此外,对于上述提及的所有功效与作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补肾阳等功效与作用。由于附子属于中药材,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谨慎并咨询医生。 1.回阳救逆 附子具有辛甘大热之性,能入心、脾、肾三经,有较强的回阳救逆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阴寒内盛所致的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等症。可配伍干姜、人参组成四逆汤以增强疗效。 2.补火助阳 附子归肾经,能够补益肾中元阳,从而发挥补火助阳的功效。本品可用于治疗肾阳虚衰、命门火衰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尿频遗尿、白带清稀等症状。可配合肉桂、熟地黄等药物加强效果。 3.散寒止痛 附子辛散温通,外达皮毛,内走脏腑,既善祛里寒,又善逐在表之寒,故有较好的散寒止痛作用。本品对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遵医嘱用其配伍防风、羌活等药进行调理。 4.温经通脉 附子通过补火助阳的方式,使人体阳气充足,推动气血运行,达到温经通脉的目的。本品对于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厥逆等阳气不足、血脉瘀阻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配合当归、川芎等药物改善病情。 5.补肾阳 附子入肾经,能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诸症。本品多与其他补肾壮阳中药合用,如巴戟天、淫羊藿等。此外,还可治疗由肾阳不足引起的阳痿、早泄、遗精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有毒,必须严格遵循医师指导使用,不可自行盲目用药。同时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吸收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