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扎了针灸出现红点是怎么回事

扎了针灸出现红点多考虑是正常现象,也可能与过敏、感染、操作不当、过敏性紫癜等原因有关,可以根据引起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正常现象

由于针灸属于一种有创治疗,在扎针后可能会对局部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没有伴随其他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针灸结束后可逐渐缓解。

2、过敏

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并且对针灸中的成分过敏,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从而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3、感染

如果在针灸后不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侵入皮肤,从而诱发感染,常见的症状有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消除炎症、控制感染的作用。

4、操作不当

如果医生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一般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用手抓挠。

5、过敏性紫癜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过敏性紫癜,针灸时可能会刺激病情发作,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如果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9-22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针灸扎出血是怎么回事
针灸扎出血可能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皮下微血管破裂、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存在局部感染、患者存在皮肤疾病、患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出血,因此需要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操作不当引起的皮下微血管破裂 由于针灸时手法过重、进针速度过快等原因导致皮下的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引起出血。此时可以使用无菌棉签轻压针孔5-10分钟进行止血处理。 2.患者凝血功能异常 若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则会导致机体凝血时间延长,在进行针灸时易出现皮下出血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注射维生素K1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3.患者存在局部感染 当患者自身存在局部感染时,可能会诱发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针灸过程中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使炎症因子进一步活跃起来,进而加剧毛细血管的损伤程度。对于局部感染所致的皮下出血,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进行抗感染治疗。 4.患者存在皮肤疾病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这些疾病的皮肤屏障受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发生皮下出血的现象。针对皮肤疾病,需要积极寻找并去除致病因素,同时配合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进行治疗。 5.患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 若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其凝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导致针灸后出现皮下出血的症状。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完善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确定具体的诊断,并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药物改善病情。 日常生活中应关注身体变化,特别是观察是否有新的异常体征出现。如有必要,建议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测定以及皮肤科评估,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