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血常规五分类是24项吗

血常规五分类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嗜酸性粒细胞,不仅是24项,而且是五种类型白细胞的总和。

1、白细胞

正常成年人外周血白细胞数为(4-10)×10^9/L,白细胞在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免疫作用,可以杀死入侵的病原体,同时还可以吞噬衰老死亡的细胞。如果外周血白细胞数出现异常,可能是由于身体某些部位出现炎症、组织损伤、中毒、过敏、或者患有白血病等原因引起的。

2、红细胞

成年男性红细胞正常值为(4.0-5.5)×10^12/L,成年女性为(3.5-5.0)×10^12/L,当红细胞数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出现贫血等疾病。

3、血小板

正常成年人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增多可见于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急性感染,血小板减少见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部分巨幼细胞贫血等。

4、血红蛋白

正常成年人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g/L,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为贫血。

5、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成年人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为0.5%-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也可见于某些皮肤病,如慢性荨麻疹,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等。

除了上述5种类型白细胞以外,临床上常用的血常规检查项目还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不同的检查项目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所以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以免出现检查错误的情况。

2023-08-16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血常规三分类和五分类的区别

血常规三分类和五分类的区别在于检查项目不同、检查意义不同、检查项目不同、检查前注意事项、适用范围等。

1、检查项目不同

血常规五分类和三分类都是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检查中,如果将白细胞分为三个分类,则称为三分类,主要是检查白细胞中的中间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把中间细胞进行分类检查则是五分类,其中包括检查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

2、检查意义不同

血常规三分类检查可以通过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数值的变化,判断身体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而五分类检查可以通过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分类,判断血液中的细胞成分是否正常,判断身体是否存在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3、检查项目不同

血常规三分类的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而五分类的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4、检查前注意事项不同
血常规三分类检查一般不需要空腹,而五分类检查需要空腹进行。

5、适用范围

血常规三分类需要常规检查,主要适用于门诊,以及一些疾病轻微的患者。对于五分类的血常规检查,适用于一些病症比较严重,等级较高的医院。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健康,可以吃苹果、猕猴桃、菠菜、芹菜等富有营养的食物,提高身体免疫力。如果出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异常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