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后脑勺起几个水疱的原因较多,常见于过敏反应、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脂溢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1.过敏反应:如果患者的后脑勺接触了某种致敏物,如花粉、尘螨等,则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局部的皮肤小血管扩张及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形成局部水肿性团块,表现为大小不一的水疱,还可伴有明显瘙痒感。此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2.带状疱疹:本病是由潜伏在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发病与劳累、免疫力低下有关,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也可能诱发该疾病。患病之后会导致患处出现成簇的水疱,并伴疼痛感。对此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3.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通过接吻或其他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器物感染。主要以躯体和口腔黏膜同时受累为特征,皮损初起为红色斑疹,继之变为丘疹并迅速转变成为水疱,疱壁薄易破溃、糜烂、结痂。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凝胶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4.脂溢性皮炎:可能与马拉色菌定植、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等部位,起初为毛囊周围炎症性的红色丘疹,随着病情发展逐渐扩大成黄红色斑片,上面附着有鳞屑或者油腻性的痂皮,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出现水疱样改变。确诊后可以遵医嘱外用克霉唑溶液湿敷患处,配合涂抹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药物治疗。
5.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可能是蚊虫叮咬、食物过敏等多种因素引起,患病以后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丘疹,顶端可见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水疱,且会互相融合。此类情况需注意避免搔抓,必要时遵医嘱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抗组胺药治疗。
此外,还可能与头部毛囊炎、蜂窝织炎等原因相关。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澡,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以免加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