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一般吃1-2个月起效,但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具体起效时间也会存在差异。免疫抑制剂是能抑制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的药物,临床上常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1、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
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是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药物,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发挥作用,从而减轻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2、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自身组织器官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常用免疫抑制剂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的药物有甲氨蝶呤片、硫唑嘌呤片等。
3、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后,由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发生感染,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预防感染,一般在1-2个月起效。
4、免疫增强剂
免疫增强剂是指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丙种球蛋白、胸腺肽等。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胸腺肽是一种免疫增强剂,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5、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是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的作用,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减少抗体的合成,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患者可以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