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根本经通常是指中医中的经穴,经穴是中医中特有的一个治疗方法,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针刺、艾灸、按摩等方式刺激经络,调节人体生理和病理功能。
经穴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通过对经穴的刺激,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穴一般可分为十四经脉的穴位,十二经脉的穴位、脏腑的穴位、阴阳的穴位。十二经脉的穴位主要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十二经脉的穴位主要包括背俞穴、俞海穴、膏肓穴、肩井穴等。背俞穴主要治疗范围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背俞穴的刺激可以激发机体正气,提高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康复。膏肓穴可以治疗胸部疾病,如胸痛、咳嗽、气喘等。膈俞穴可以治疗嗝逆、呕吐、呃逆等消化系统疾病。肩井穴可以治疗颈肩部疾病,如颈痛、颈部肌肉僵硬、头晕等。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按摩经络调节生理和病理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对经络进行针刺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艾灸、按摩等方式对经络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