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臭臭的,可能是由于局部感染、毛囊炎、疖肿、中耳炎、外耳道炎等原因引起的。
1.局部感染:如果患者在打完耳洞后没有做好护理工作,可能会导致细菌侵入,从而出现发臭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并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毛囊炎:毛囊炎是指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入侵单个或多个毛囊所引起的一种化脓性炎症反应,通常会导致耳朵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异味。患者可以遵医嘱涂抹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比如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等,能够起到抗菌的效果,必要时也可以口服青霉素V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辅助改善。
3.疖肿:疖肿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形成红色半球状结节,顶端有白色脓栓,可伴有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鱼石脂软膏、碘酊等药物进行治疗,若病情较重还可通过手术切开排脓的方式进行治疗。
4.中耳炎: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所致,一般会出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流脓的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氨苄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外耳道炎:外耳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感染或其他刺激因素引起的外耳道皮肤、皮下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见于挖耳损伤、污水进入耳内等情况。患者会感觉耳部瘙痒、疼痛,分泌物增多,甚至会有臭味。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加重病情。必要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上述症状也有可能是耵聍过多、外耳道异物等原因造成的,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