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养肝穴位解析,手指动一动就有效

养肝穴位解析,手指动一动就有效这种说法不准确,养肝穴位主要包括太冲穴、期门穴、太溪穴、大敦穴、行间穴等,可以起到辅助改善的作用。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具有疏肝理气、清利湿热、平抑肝阳等功效。适当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肿痛、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2、期门穴

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具有疏肝理气、调理冲任等功效。如果患者存在肝气不舒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按摩期门穴进行改善。

3、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踝区,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滋阴益肾、调理虚热等功效。适当按摩太溪穴,可以缓解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不适症状。

4、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足趾,在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具有疏肝理气、清利湿热等功效。该穴位可以用于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状。

5、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第1跖骨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具有疏肝理气、调理冲任等功效。该穴位可以用于缓解肝经热盛引起的目赤肿痛、头晕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按摩行间穴进行改善。

建议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按摩治疗,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出现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适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15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肚子一动一动的怎么回事
肚子一动一动的可能是腹主动脉瘤、胃下垂、肠梗阻、慢性胆囊炎、肠结核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腹部不适。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是由于腹主动脉壁局部异常扩张形成的动脉瘤,在血流动力学作用下导致腹部出现搏动感。这种情况可能伴随有腹部疼痛、压迫感等症状。对于腹主动脉瘤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以评估病情变化。 2.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胃的位置下降超过正常范围,当胃部位置发生改变时,会导致其与周围的组织结构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不适症状。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等。针对胃下垂患者的治疗通常侧重于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少食多餐、避免过度饱食等。 3.肠梗阻 肠梗阻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当肠腔被堵塞时,会引起肠管扩张和积液,进而产生腹部阵发性绞痛和肠鸣音亢进的情况。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是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方法,例如开腹探查术、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等。 4.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来,也可能是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此时可能会因为炎症刺激而出现右上腹隐痛、嗳气、食欲减退等情况。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等利胆药物进行缓解。 5.肠结核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炎症,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交替,还可伴有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抗结核治疗是肠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异烟肼片、盐酸乙胺丁醇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波检查以及消化系统功能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动一动就出汗怎样艾灸

动一动就出汗可能是正常现象,此类患者不需要进行艾灸治疗,但也可能是气虚、湿热、阴虚内热、气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此类患者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艾灸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神阙穴、气海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1、正常现象

如果患者平时运动量比较大,可能会导致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从而出现动一动就出汗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患者适当减少运动量,注意劳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2、气虚

如果患者长期久病不愈或者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身体气血不足,从而出现动则汗出、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艾灸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气海穴等穴位,可以起到补气的作用。

3、湿热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湿热邪气侵入体内,从而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痛、汗出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艾灸中脘穴、阴陵泉穴、大椎穴等穴位,可以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

4、阴虚内热

如果患者经常熬夜或者过度劳累,可能会导致体内阴液大量消耗,从而出现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艾灸太溪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可以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

5、气血不足

如果患者长期饮食不当或者失血过多,可能会导致体内气血不足,从而出现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艾灸关元穴、血海穴、神阙穴等穴位,可以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

患者在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避免在过饱、过饥、过度疲劳的状态下进行,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在艾灸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停止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