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穴位解析,手指动一动就有效这种说法不准确,养肝穴位主要包括太冲穴、期门穴、太溪穴、大敦穴、行间穴等,可以起到辅助改善的作用。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具有疏肝理气、清利湿热、平抑肝阳等功效。适当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肿痛、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2、期门穴
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具有疏肝理气、调理冲任等功效。如果患者存在肝气不舒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按摩期门穴进行改善。
3、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踝区,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滋阴益肾、调理虚热等功效。适当按摩太溪穴,可以缓解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不适症状。
4、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足趾,在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具有疏肝理气、清利湿热等功效。该穴位可以用于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状。
5、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第1跖骨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具有疏肝理气、调理冲任等功效。该穴位可以用于缓解肝经热盛引起的目赤肿痛、头晕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按摩行间穴进行改善。
建议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按摩治疗,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出现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适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