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血流变都包括什么

2023-11-03265人阅读

血流变检查一般包括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等。

1.全血黏度:全血黏度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受到的阻力,是反映血液黏稠程度的一项指标。全血黏度增高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肝硬化等疾病。

2.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比积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占全部血液容积的比例,其正常值为0.37%-0.5%之间。红细胞比积增高的情况可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失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3.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蛋白质,可以促进血液凝固,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和监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治疗效果。当患者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情况时,可能会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

4.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是指血液从加入凝血因子开始到形成血栓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延长,则提示可能存在血友病A、维生素K缺乏症等疾病。

5.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来判断。如果患者存在血栓性疾病,如脑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等,会导致血小板聚集率偏高。

建议患者在进行血流变检查前注意空腹,并且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血流变包括哪些内容

血流变一般包括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血液成分的分析、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血液酸碱度的变化等内容。

1、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的规律和速度的一种学科,是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物理特性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2、血液流变学的内容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的规律和速度的一种学科,是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物理特性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3、血液成分的分析

血液成分的分析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的形态和数量变化进行的检查,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的检查。

4、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血液动力学变化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包括血压、血管口径、血管内径等。

5、血液酸碱度的变化

血液酸碱度的变化是指血液中氢离子和酸性物质的浓度发生的变化,包括pH、碳酸氢根、氧分压等。

血流变是一项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的实验室检验,对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重大意义。在日常的体检中,血液流变学可以检测出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