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茵陈大黄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大黄、栀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泻火除烦、凉血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胃火牙痛、目赤肿痛等病症,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清热解毒

茵陈味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湿热黄疸、温病初起、暑湿发热、湿疮瘙痒等病症。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热毒疮疡、高热烦渴、血热吐衄、便血、崩漏等病症。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血淋涩痛等病症。

2、利湿退黄

茵陈具有清利湿热的功效,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的功效,栀子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因此,茵陈、大黄、栀子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

3、泻火除烦

茵陈具有清利湿热的功效,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的功效,栀子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火热内盛引起的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等不适症状。

4、凉血解毒

栀子具有凉血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吐血、鼻出血等不适症状。

5、其他功效

茵陈具有保肝利胆的功效,也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栀子还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因此,茵陈、大黄和栀子一起使用,可以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此外,对于因上火引起的牙痛也可起到缓解作用。

患者需要注意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另外,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要禁止使用上述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2023-09-22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茵陈栀子功效与作用
茵陈栀子具有利胆退黄、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泻火解毒、养阴清热等功效与作用。由于茵陈栀子的药物性质较为寒凉,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脾胃虚寒等问题,因此使用时需谨慎并咨询医生。 1.利胆退黄 茵陈蒿中的挥发油和茵陈蒿素具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胆石症等疾病。可遵医嘱服用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丸进行调理。 2.清热解毒 茵陈蒿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因为其性寒凉,能够清除体内热邪,同时还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目赤肿痛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茵陈蒿泡水喝或者煎煮后外敷患处。 3.祛湿利尿 茵陈蒿具有祛湿利尿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其能够促进水分代谢,改善水肿症状。适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等病症。可通过熬制茵陈蒿汤或口服茵陈蒿颗粒来缓解病情。 4.泻火解毒 茵陈蒿入肝经,能清泄肝胆实火,且善除下焦湿热,故有泻火解毒之效。主治肝胆实火上攻所致头痛眩晕、眼目赤肿疼痛以及湿热黄疸等。若为肝胆实火上攻引起的头痛眩晕,可配合泽泻、车前子增强疗效。 5.养阴清热 茵陈蒿具有养阴清热的功效,是因为其有一定的滋补肝肾作用,能减轻因阴虚火旺引起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对于阴虚发热、盗汗、咽干口渴等病证有一定治疗效果。可适当食用枸杞菊花茶、百合银耳莲子羹等食物以滋养肝肾。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茵陈蒿时需注意剂量控制,避免过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由于茵陈蒿可能会影响肝脏功能,因此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茵陈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栀子具有利胆退黄、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泻火解毒、养肝护肝等功效与作用。由于茵陈栀子的性味归经及功效作用,其在使用时需谨慎,如有需要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 1.利胆退黄 茵陈蒿中的挥发油和茵陈蒿素具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用于治疗黄疸、胆石症等疾病。可遵医嘱服用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丸进行调理。 2.清热解毒 茵陈蒿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其含有的挥发油和茵陈蒿素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减少体内毒素积累。适用于治疗痈肿疮疡、发热等症状。患者可以适当用茵陈蒿泡水喝。 3.祛湿利尿 茵陈蒿有利水消肿的功效,通过促进水分代谢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液体。对于水肿、腹胀等情况有益处。可通过煎煮或冲剂形式摄入。 4.泻火解毒 茵陈蒿入肝经,能清泄肝胆实火,且性善疏泄,故又能条达肝气而止痛。主治肝胆实火上攻之头痛、目赤肿痛等。可用作方剂如龙胆泻肝汤组成部分。 5.养肝护肝 茵陈蒿入肝经,能清泄肝胆实火,且性善疏泄,故又能条达肝气而止痛。主治肝胆实火上攻之头痛、目赤肿痛等。可用作方剂如龙胆泻肝汤组成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及的所有功效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用,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引起不良后果。此外,由于茵陈蒿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