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上长肉疙瘩抠掉后出现流血的症状时,可能是鼻部疖肿、玫瑰痤疮、寻常疣、脂溢性角化病、血管瘤等疾病所致。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鼻部疖肿:通常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可表现为红色丘疹,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形成脓包,伴有红晕及明显触痛。当将鼻子上的肉疙瘩抠掉后会出现局部破溃和流血的情况。此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也可以通过红外线照射的方式促进炎症消退。
2.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持久性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为主,好发于面中部,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潮热、烘热以及剧烈刺痛感。由于长期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会导致鼻子部位的皮肤变薄,容易引起上述情况发生。此时可以遵医嘱外用夫西地酸乳膏、甲硝唑凝胶等药物进行涂抹,同时还可以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寻常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多发生在手背、手指、足底等处,也可出现在鼻子周围,损害初起为针尖大的丘疹,渐渐增大成豆大或更大的圆形或多形性份硬质丘疹,呈淡褐色或暗褐色且粗糙而坚实,受压可出血。此时需要遵医嘱使用维A酸软膏、水杨酸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选择激光治疗、电灼疗法等方式进行处理。
4.脂溢性角化病:通常与遗传因素有关,也有可能是细胞代谢异常造成,会导致皮肤增生性的病变,使鼻子上出现棕色斑块,用手抓挠可能会引起破损出血等情况。此时需注意避免搔抓患处,如果感觉影响美观,可通过冷冻、二氧化碳激光、刮除术、削切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5.血管瘤:一般是胚胎期间体腔中的原始组织分化不全或发育障碍等原因所导致,可表现为充血性或混合性肿物,常突出表面隆起结节,无压缩性和浸润性生长,用力后不会缩小。若未见明显不适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存在继发出血、溃疡、功能失调等现象,则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操作下注射硬化剂或者手术切除。
此外,还可能与黑色素瘤等因素相关,由恶性黑素细胞增生并扩散至皮肤所导致的常见皮肤肿瘤,皮损为色素性斑疹或交界痣样斑疹,可因摩擦刺激或并发细菌感染而发生糜烂、渗出、坏死以及显著疼痛等症状。此时应积极遵医嘱采用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