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靶向药物出现皮肤反应,并不是在进行排病反应。如果患者正在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疾病,在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症状,可能是由于该类药物对机体产生刺激所导致。
1.过敏:若患者既往存在易过敏体质,则可能会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反应、T细胞依赖性细胞毒反应等,进而引起荨麻疹样红斑、固定性药疹、剥脱性血浆溶解症等过敏反应,此时需要立即停用靶向药物,及时就医处理。
2.间质性肺炎:部分患者长期应用伊马替尼片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间质性肺病,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通常在停止用药后会逐渐缓解。
3.色素沉着和脱发:长时间服用吉非替尼片、盐酸厄洛替尼片等药物,还可使患者的头发变薄以及出现黄褐斑、太田痣样色素沉着等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严重者需遵医嘱调整剂量或者更换其他药物。
4.周围神经病变:如手足综合征,常见于接受紫杉醇注射液化疗的肿瘤患者,主要与药物引起的外周感觉异常有关,常伴有麻木感、刺痛感、触觉障碍等不适症状,轻度手足综合征无需停药,而中重度手足综合征则应减少后续给药次数,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甲钴胺胶囊营养神经。
5.高胆固醇血症:服用瑞格菲尼片、呋喹替尼胶囊等药物,还可能引发肝脏代谢负担加重的情况,从而诱发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情况,积极控制血脂水平。
因此,当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物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均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