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直肠癌手术后造瘘口附近那的肉是硬的是怎么

在临床上,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造口袋周围出现硬块可能是正常现象、切口愈合不良导致,也有可能是由于脂肪液化、感染、肿瘤复发等导致。

1.正常现象:部分直肠癌患者术中会清扫淋巴结,在腹部做造口引流积气和消化液。如果腹腔内没有气体或者消化液,造口袋一般不需要放屁就会关闭。此时造口袋周围的皮肤会出现变硬的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2.切口愈合不良:若术后未遵医嘱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则可能导致切口处发生感染,引起切口愈合不良,表现为局部肿胀、发红、疼痛等症状。建议使用碘伏消毒,并且定期换药促进切口恢复。

3.脂肪液化:通常情况下,由于长期卧床不活动以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等原因,会导致机体内的脂肪组织液化成液体,进而形成脂肪液化。若出现在造口袋周围时可表现为有硬块,同时还会伴有分泌物增多、发热等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对伤口部位进行清创处理,并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抗炎治疗。

4.感染:若是因护理不当等因素诱发感染情况,也可出现上述表现,还可伴随体温升高、流脓等症状。此时应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病情进展。

5.肿瘤复发:此外,还可能与肿瘤复发有关,当肿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压迫周围组织时,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常伴随便血、消瘦、乏力等不适。对此需再次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并辅以化疗、靶向治疗等措施改善病情。

除上述常见情况外,若此处存在异位妊娠破裂出血等情况,也可能引发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过度挤压患处,以免加重自身不适感。

2023-12-13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直肠癌术后造瘘口描述?】
【直肠癌术后造瘘口描述?】直肠癌是乙状结肠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果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后出现造瘘口的情况,则通常为永久性造瘘或临时性造瘘两种情况。 一、永久性造瘘 1.低位直肠癌: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腹腔引流管一般会放置于腹部切口处,其目的是将术中游离的肠襻内残存的消化液引出体外,防止消化液积聚而造成感染。另外,还可能需要放置尿管进行持续冲洗,以保持造口袋周围的清洁和干燥。此外,由于此类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症状,故还需要给予禁食水及胃肠减压等处理措施。 2.超低位直肠癌:若直肠癌距离肛门较近,甚至位于肛门外侧时,此时无法经肛切除,需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该手术方式属于姑息性手术,可暂时缓解大便不通的症状,但不能治愈疾病,因此会在腹部以及臀部各做一个切口,并且将两个开口连通在一起,从而形成永久性的造瘘口。 二、临时性造瘘 1.Ⅱ期以上直肠癌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部分直肠癌患者在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前,医生可能会先通过局部放射治疗的方式使病灶缩小,再进行二期根治性切除。而在放疗期间,肠道黏膜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减弱,进而引起排便困难等症状。对于此类情况,医生也会建议采取暂时性的造瘘口来解决上述问题,待放疗结束后再予以关闭。 2.保肛手术失败:若直肠癌患者在进行保留肛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TME)过程中,发现肿瘤浸润到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内,或者侵犯了盆壁肌肉层,此时则无法完全清除肿瘤细胞,容易出现复发的现象。因此,建议此类患者遵医嘱选择造痿手术,即在腹股沟下方3cm左右的位置做一切口,然后分离进入腹膜反折线下方的大血管前方,最后切断闭锁的淋巴干并将其剪除即可。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做完手术以后出现造瘘口的情况比较多见,但是具体原因还需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明确诊断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