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出白色的疙瘩一般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湿气重、过敏、毛囊炎、疖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正常现象
刮痧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手段,是通过特定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刮痧油在皮肤表面进行反复刮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刮痧时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导致局部出现白色疙瘩,如果没有伴随其他不适症状,一般是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
2、湿气重
如果患者体内湿气过重,通过刮痧可能无法排出体内湿气,从而出现皮肤起白色疙瘩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3、过敏
如果刮痧时使用的刮痧油质量不好,或患者对刮痧油过敏,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停止刮痧,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4、毛囊炎
如果在刮痧时不注意局部卫生,可能会导致毛囊受到细菌感染,从而诱发毛囊炎,会出现红色丘疹、白色脓疱、疼痛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避免用手挠抓患处。
5、疖
疖通常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会导致局部出现略微隆起的红色疼痛结节,并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鱼石脂软膏、金黄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疖比较大,还可以通过手术切开排脓的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后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