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失灵的危害

2023-11-02302人阅读

嗅觉失灵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低落、社交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影响味觉、增加感染风险等危害。

1.情绪低落:嗅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能够感知到外界的气味。如果患者的嗅觉失灵,则会导致无法闻到食物的味道,从而引起食欲不振的情况发生,甚至还会伴有情绪低落的现象。

2.社交障碍:由于嗅觉失灵会使患者无法分辨出某些特定的食物味道,所以会对患者的社交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3.认知功能下降:嗅觉失灵可能与鼻腔内异物堵塞有关,当鼻腔内的异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时,就会对患者的嗅觉神经造成刺激,从而使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4.影响味觉:嗅觉失灵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味觉,因为味觉是由舌头上的味蕾来感受的,而嗅觉则是由鼻子中的嗅细胞来感受的,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当患者的嗅觉失灵后,也会使患者的味觉受到影响。

5.增加感染风险:嗅觉失灵的患者在外出时,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就容易受到细菌或者病毒的侵袭,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嗅觉失灵
失去嗅觉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病状,如果不及时寻求治疗,导致其他病状发作,后果可大可小。


国大医院耳鼻喉顾问专科医生彭玉田指出,失去嗅觉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病状,而是因为大力撞击等意外或是某种疾病造成的,如果不及时寻求治疗,导致其他病状发作,后果可大可小。

由于嗅觉只有在左右两边嗅觉神经都受损后才会完全消失,大多情况是属于部分丧失嗅觉。此外,丧失嗅觉往往是一件逐渐发生的事,因此病人一般不会感到很惊慌,有的甚至在医生询问时,才突然发现自己已多时嗅觉不灵。

彭玉田医生表示,公众也不必过于惊慌,因为脑部生肿瘤而造成的嗅觉丧失并非十分普遍。

他也透露,目前将嗅觉视为独立的病状的医学研究并不是很多,因为多数病人只是部分失去嗅觉,而并非完全失去嗅觉。除了辨认毒气,失去嗅觉本身并不会危害到病人的性命。

“但是,病人的生活素质可能会因为失去嗅觉而大受影响。除了无法感受各种香味,由于90%的食味是来自嗅味,因此失去嗅觉的人吃东西时会感到‘食不知味’。”

他说:“嗅味是由一些空气散播的分子进入鼻子后,以电波方式将嗅味的讯息传达给嗅神经纤维,再由嗅神经将讯息传达给大脑。”

彭医生指出,造成嗅觉丧失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鼻子阻塞、嗅神经受损或脑部受损。


我们如何感受味道。


他指出,鼻子内部如果生肿瘤,或是因为发炎或敏感而变得肿胀,造成鼻子阻塞,味道就无法传到嗅神经纤维,因此就没有嗅觉,这种影响一般是短暂的。

病人脑部生肿瘤,或是病人患上精神病,也会造成病人明明嗅到东西,却感觉不到味道,或是嗅觉被扭曲。前者是一种生理病,可以通过割除肿瘤治疗,后者却得利用长期的心理辅导和精神病治疗,来除去病人嗅觉上的错误幻觉。

但彭医生指出,一旦嗅神经受损,病人可能就此永久失去嗅觉。

嗅神经是嗅觉的专门感觉神经。神经纤维从鼻顶部粘膜的嗅觉感受器上行穿过颅骨中的小孔,与嗅束连接,再向后行返回大脑。当病人发生意外,脑内部受到震荡时,细小的嗅神经纤维可能被部分或完全割断。

彭医生表示,嗅神经如果只是部分割断,病人必需在嗅神经受损的一两个星期内找医生治疗,如果迟了,嗅神经就可能永久受损,无法补救了。

医生一般上会先向病人了解病历和嗅觉逐渐丧失的经过,然后利用内窥镜来洞察鼻子内的“状况”。

在治疗时,医生则是主要根据病人的根本病症来治疗,除了嗅神经受损的情况之外,医生很少是专门治疗嗅觉丧失的。治疗方法因病而异,包括药物、手术、心理辅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