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脑胶质瘤脸部浮肿

脑胶质瘤患者出现脸部浮肿的情况,可能是颅内压增高、内分泌功能紊乱、低蛋白血症、静脉窦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等因素导致的。建议及时明确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1.颅内压增高:由于肿瘤体积比较大或者是存在恶性增生的现象,可引起颅内压明显升高,造成颅内组织受压以及脑疝的发生,从而会导致患者出现呕吐、头痛、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并且还会伴随有脸部浮肿现象。此时需要通过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治疗,可以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缓解症状。

2.内分泌功能紊乱:当发生脑胶质瘤之后,会对周围的神经和组织造成压迫性损伤,而且该疾病属于一种恶性的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诱发内分泌失调,导致体内的激素水平分泌异常,就容易引起脸部浮肿的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节激素类的药物进行调理,比如黄体酮胶囊、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

3.低蛋白血症:如果患有比较大的脑胶质瘤,随着肿瘤不断增大,会吸收身体中的营养成分,从而会造成体内白蛋白偏低,严重时会引起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所以就会出现颜面部位浮肿。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改善,多吃一些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

4.静脉窦血栓形成:在患上脑胶质瘤之后,如果不注意护理,很有可能会发生并发症,比如静脉窦血栓形成,一旦形成血栓之后,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血液循环,还可能会导致局部缺氧,甚至会出现面部浮肿以及疼痛现象。需要及时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然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溶栓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尿激酶粉针剂、阿替普酶注射液等。

5.肾病综合征:若脑胶质瘤患者合并肾脏方面的问题,例如出现了肾病综合征,则可能会影响肾脏正常地排泄水分的功能,继而使多余的水分堆积于人体各处,即可表现为上述情况。对此应遵医嘱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例如甲泼尼龙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进行治疗。

此外,若患者存在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情况也可能引发此症状。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自身的一般情况,若有不适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完善相关检查,以便于尽早发现病因并予以控制。

2023-11-24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脑胶质瘤治疗
脑胶质瘤的治疗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病情。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指通过开颅手术的方式直接移除肿瘤组织。此方法适合局限性较大的脑胶质瘤,因为该病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且血脑屏障完整,单纯使用药物较难进入病变部位发挥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手术将肿瘤细胞从周围正常组织中分离出来,从而减少肿瘤负荷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放疗 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在专业设备下精准照射目标区域。对于某些类型的脑胶质瘤而言,由于其恶性程度较高、易复发且难以完全切除干净,此时可考虑行全脑全脊髓放疗,以期最大程度地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时间。 3.化疗 化疗通常包括多种化学药物联合应用,如替莫唑胺、洛莫司汀等,通过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给药。 化疗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以及术后辅助治疗。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控制病情进展。 4.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主要是指针对特定分子异常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可用于治疗携带EGFR突变的脑胶质瘤。 针对存在相应基因变异的脑胶质瘤患者,靶向治疗能够选择性地阻断肿瘤生长信号通路,减轻病情恶化速度。 5.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PD-1/PD-L1抑制剂单抗类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阿特珠单抗注射液等,需由医生评估后指导患者使用。 免疫治疗适用于晚期脑胶质瘤或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这类药物能够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控制肿瘤扩散及转移。 在接受上述治疗措施时,应密切监测任何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疲劳等,并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此外,建议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瘤的变化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