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菌检查法的操作步骤

2023-11-08215人阅读

控制菌检查法一般是指细菌学检验。细菌学检验操作步骤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消毒灭菌、接种培养、观察结果以及报告。

1.标本采集:在进行细菌学检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黏膜分泌物的取样,然后将样本放入无菌容器中,并及时送检。

2.消毒灭菌:在进行细菌学检验前,需要对手部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同时还需要使用酒精棉球擦拭受试部位,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

3.接种培养:在进行细菌学检验时,医生会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口腔,然后再将适量的生理盐水注入到试管内,最后再将试管放置于37℃-40℃环境中进行培养。

4.观察结果:如果在进行细菌学检验后,发现口腔内的细菌数量明显增多,则说明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5.报告:当患者的细菌学检验结果显示为阳性时,通常提示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此时,患者可以向医生咨询具体的病因,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地治疗。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还需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控制菌检查法的操作步骤有哪些

控制菌检查法是指对供试品进行菌种分析,供试品的取样、浓缩、纯化、干化学、薄膜过滤、透射光检查等步骤均按照此方法进行。

1、取样

取检品的细菌培养物约1毫升,置试管中,加入10%N-甲酸的45°C温水,充分振荡使其溶解,取上清液1滴,加入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滴,混匀,放置5分钟,应无絮状物析出。

2、浓缩

取规定量的供试品,加入规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使其浓缩至规定的量,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3、纯化

取规定量的供试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供试品溶液,使其完全溶解,加入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至终浓度为0.01mol/L,摇匀,放置5分钟,应无絮状物析出。

4、干化学

取供试品溶液1滴,加入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滴,混匀,放置10分钟,应无絮状物析出。

5、薄膜过滤

取规定量的供试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供试品溶液,使其通过薄膜滤纸,用0.45μm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PAGE)技术,可检出供试品中细菌数应不低于250。

6、透射光检查

取规定量的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28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1.0。

7、其他

除样液等的制备和使用应按规定进行。

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通常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放射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是将抗体包被在有机载体表面,与样本中的抗原结合后,使用酶标仪进行检测,如果样本中存在内毒素,会出现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在检测区域出现红色条带。放射免疫测定法是通过测量抗原抗体的反应强度,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内毒素。

如果患者需要使用上述方法进行检查,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影响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