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副反应及它的护理措施

2023-11-16238人阅读

化疗副反应一般是指化疗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调理、心理疏导、药物治疗、放疗或手术治疗。

1.恶心:患者在进行化疗后可能会出现恶心的症状,这是由于化疗药物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所引起的。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止吐的作用。

2.呕吐: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还可能会出现剧烈呕吐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氟哌啶醇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3.脱发:部分患者在化疗期间会出现头发脱落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用进行特殊治疗,在停止化疗以后,症状会逐渐得到缓解。

4.骨髓抑制:化疗药物会对骨髓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从而导致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减少,引起贫血、感染和出血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治疗,如补充造血原料、使用升白细胞药物等。

5.放疗或手术治疗:如果患者通过上述方法无法改善,则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通过放射疗法、化学疗法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注意事项,比如作息规律、定期复查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各项安排,避免自行用药或者更改剂量,以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早产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一)环境
  早产儿与足月儿应分室居住,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1~2次,每次30min.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室内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辐射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抢救设备.
  (二)保暖
  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婴儿培养箱的温度与患儿的体重有关,体重越轻箱温越高.体重大于2000g应放在婴儿保暖箱外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因头部面积占体表面积20.8%,散热量大,头部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各种操作应集中,并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日测体温6次,注意体温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三)合理喂养
  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上而无青紫的患儿,可生后2~4h喂10%葡萄糖水2m1/kg,无呕吐者,可在6~8h喂乳.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下或伴有青紫者,可适当延迟喂养时间.喂乳量应根据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内潴留及呕吐为原则.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早产儿以配方乳为宜.吸吮无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高营养液.喂养后,患儿宜取右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和呕吐的现象发生.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每日晨起空腹测体重一次,并记录,以便分析,调整营养的补充.
  (四)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出生后吸入空气时,动脉氧气压(Pa02)<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02)<85%以下者,为有缺氧症状,应给予氧疗及呼吸支持方式,吸入氧的浓度,时间应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使血液中氧含量维持在Pa02在50~80mmHg,或TcS02在90%~95%.若持续吸氧时,吸氧的时间最好不超过3d或在血气监测下用氧,防止氧疗并发症的发生.
  (五)连续3d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
  (六)预防感染
  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脐部未脱落者,可采用分段沐浴,沐浴后用2.5%碘酒和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脐带脱落后每日沐浴1~2次,每日口腔护理1~2次.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严禁非本室人员人内.如人流量超过正常时,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七)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正确喂养,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早产的护理措施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产热不足,散热增加,导致早产儿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并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早产儿的中性温度(是指能保持早产儿正常体温,而新陈代谢率最低,耗氧量最少的一种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在32℃~36℃之间,体重越轻者,周围环境应越接近早产儿体温.因此,早产儿往往需要置于暖箱中保暖,体重1001~1500g者,箱温应在32℃~34℃;体重〈1000g者,箱温应在34℃~36℃.减少噪音的刺激 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国外调查资料显示,在NICU中声音的水平在50~90分贝,最高可达120分贝,远远超过1994年美国环保署(EPA)推荐的白天45分贝,晚上35分贝的指数.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如说话轻柔,尤其在靠近早产儿时要降低音量,最好不在早产儿暖箱或床旁说话;走动轻柔,避免穿响底鞋;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于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要用力摔碰暖箱门,避免敲击暖箱等.减少光线的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然而,大多数新生儿病房都采用持续的,高强度荧光照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拉上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照射,降低室内光线,暖箱上使用遮光罩,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24小时内至少应保证1小时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宝宝的睡眠.减少疼痛的刺激 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如打针,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一手握住婴儿的双膝将双腿靠近躯体,另一手掌轻压上肢使其靠近前胸)使其形成屈曲体位;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在去除胶布,电极等粘贴物时应使用去除剂以减轻不适感;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必要时使用止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