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2023-12-18260人阅读

化疗是利用化学治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一种治疗方法。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可能有正常现象、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以及骨髓转移等。

1.正常现象:在进行化疗时,由于药物的刺激作用会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在化疗结束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范围值当中,属于一种正常的现象,并不需要做特殊的调整和处理。

2.细菌感染:如果患者在做完化疗之后没有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受到了外界细菌感染就有可能会造成中性粒细胞出现升高的情况发生,需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炎药物改善。

3.病毒感染:在做完化疗之后身体免疫力比较低,如果没有注意加强保暖措施受到风寒入侵,则容易造成病毒性感冒的发生,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片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4.过敏反应:若患者对使用的某种药物存在过敏的情况,也可能会引起上述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更换其他药物继续用药。

5.骨髓转移:若是恶性肿瘤所造成的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转移到骨髓部位,从而会对骨髓功能造成影响,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需要及时配合医生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放疗或者是化疗的方式辅助治疗,能够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原因所致,建议患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具体病因后再针对性治疗。平时要注意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