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艾灸出现白色疙瘩是怎么回事

艾灸出现白色疙瘩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过敏、毛囊炎、荨麻疹、艾灸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的。

1、正常现象

艾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的作用,所以艾灸后会出现白色的疙瘩,如果没有伴随其他不适症状,一般是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

2、过敏

如果患者属于易过敏体质,在艾灸时可能会对艾叶过敏,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瘙痒、丘疹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

3、毛囊炎

毛囊炎通常是由于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反应。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艾灸后局部皮肤出现白色疙瘩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4、荨麻疹

荨麻疹主要是由于接触过敏原、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红肿、风团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艾灸后出现白色疙瘩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苯海拉明、盐酸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

5、艾灸时间过长

如果患者在艾灸时,艾灸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烫伤的情况,从而引起皮肤出现白色疙瘩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冰袋冷敷患处进行缓解。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07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艾灸完出现水泡是怎么回事
艾灸完出现水泡可能是皮肤过敏反应、操作不当引起的烫伤、汗疱疹、湿疹、带状疱疹等疾病所致。这些情况都属于皮肤病变,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避免自行处理,以免加重病情。 1.皮肤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是机体对某些物质接触或摄入后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当患者进行艾灸时,如果对艾叶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则可能会引起局部红肿、瘙痒等症状。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不适症状,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2.操作不当引起的烫伤 若患者在接受艾灸的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导致皮肤被灼伤,从而会引起水泡的症状发生。对于较小的水泡,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待其自行吸收即可;而较大的水泡则需要由医生使用无菌针头挑破,然后消毒处理。 3.汗疱疹 汗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夏季,可能与环境因素和遗传有关。汗疱疹会导致手掌和脚底出现小水泡,这些水泡通常伴有剧烈瘙痒。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指导外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药物来改善病情。 4.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性皮肤病,与慢性感染病灶、内分泌等因素相关。湿疹会使皮肤变得脆弱,容易受到刺激而形成水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膏进行治疗。 5.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可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播。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以及皮肤,在皮肤表面会出现成簇的水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密切观察水泡的变化情况,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挤压。必要时,可以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完善血常规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皮肤疾病。
艾灸后起疙瘩怎么回事
艾灸后起疙瘩可能是瘢痕体质、毛囊炎、湿疹、荨麻疹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引起的疙瘩可能有不同的症状和处理方式,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瘢痕体质 瘢痕体质是由于个体对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胶原纤维过度增生而产生异常修复反应。这会导致皮肤组织出现异常隆起、坚硬和持续性红斑。对于瘢痕体质患者,应避免进行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的操作,如针灸,以减少形成新的瘢痕疙瘩的风险。 2.毛囊炎 毛囊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和脓疱形成。艾灸时使用的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汗孔扩张,使外界细菌易于侵入毛囊,引起炎症反应。针对毛囊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抗生素药膏如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也可口服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湿疹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损多样性、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若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在受到热刺激之后就有可能会引起湿疹复发或者加重病情。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 4.荨麻疹 荨麻疹通常由身体对某些物质的过敏反应引起,这些物质可能是食物、药物或其他外部因素。当机体接触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血管扩张和组织水肿,从而出现瘙痒、红斑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盐酸苯海拉明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类药物来进行止痒治疗。 建议密切观察疙瘩的变化,特别是注意是否有增大、颜色改变等情况发生。必要时,可以到医院进行皮肤科检查,如超声波检查、组织活检等,以确定疙瘩的具体性质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艾灸出现水泡怎么回事
艾灸出现水泡可能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皮肤损伤、皮肤过敏反应、感染、血液循环加速或瘢痕体质导致的。建议患者避免自行处理,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感染,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操作不当引起的皮肤损伤 由于施灸时局部温度过高导致表皮组织被灼伤,从而引起水泡。可使用无菌针头挑破水泡并引流,然后进行消毒处理。 2.皮肤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艾叶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等炎症表现。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遵医嘱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不适。 3.感染 如果在艾灸后未注意个人卫生,可能导致细菌侵入伤口,引发感染。此时患处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还可能伴有脓液分泌。针对此类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清创术等方式清除坏死组织,并使用碘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预防感染。 4.血液循环加速 艾灸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能会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导致血液外渗形成水泡。一般情况下,小水泡不需要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即可;大水泡则需由专业人员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其中液体以助于愈合。 5.瘢痕体质 瘢痕体质者易在创伤或炎症后形成异常修复反应,表现为过度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对于存在瘢痕体质的人群,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其他创伤性操作,以减少形成瘢痕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做好护理工作,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感染。若水泡破裂,还需定期到医院更换敷料,直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