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眼在医学上称为肚脐。如果经常抠肚脐抠出很臭的物质,可能是由于肚脐内有脱落的表皮细胞、汗液等物质混合而成,一般不伴随其他症状;但也有可能是脐茸、脐肠瘘管、脐炎、脐肉芽肿等疾病引起。
1.脐茸:又叫脐息肉,为残留于肚脐内的卵黄管残端小黏膜隆突,在潮湿闷热环境下可发生糜烂、感染,出现坏死组织和分泌物,产生难闻气味,并且伴有瘙痒等症状。此时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若病情较重,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2.脐肠瘘管:多因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所致,肚脐可排便、排气,粪便是黑色时,可能还会带有血腥味。患者应尽早到医院就诊,通过手术将瘘口封闭。
3.脐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导致,表现为肚脐部发红、水肿以及脓痂渗出等,因此会出现臭味分泌物。可以遵医嘱使用碘伏溶液对患处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抗感染治疗。
4.脐肉芽肿:常由肚脐前端凹陷处损伤愈合不良、异物刺伤等因素所诱发,也可因新生儿断脐钳的线结剪开而形成创口,进而引发肉芽增生,出现肚脐眼内有恶臭分泌物的情况。对此,应注意保持肚脐部位的干净卫生,待肉芽组织消除后,再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肚脐眼,最后贴上无菌纱布即可。
此外,还可见于肠道寄生虫病等原因。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以免造成细菌滋生。若同时伴有其他不适感,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