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想上学可能是抑郁,也有可能是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原因引起的。
1.抑郁:如果青少年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出现异常,从而引起抑郁症。在患病后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并且还会伴有不想上学的情况发生。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在发病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坐立不安、心慌、手抖等症状,同时还会伴随着不想上学的现象。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劳拉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强迫症:强迫症属于一种慢性复发性精神疾病,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会使患者出现强迫行为以及强迫观念,同时还可伴随不想上学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马来酸氟伏沙明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交替发作,常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及意志力增强或减弱,也可有认知功能损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会表现出不想上学的表现。患者需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锂片、卡马西平片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5.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部分患者会有不想上学的表现。患者可遵医嘱应用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等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
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明确诊断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