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打了结核皮试后伤口变紫是怎么回事

打了结核皮试后伤口变紫,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皮下出血、过敏、局部感染、结核杆菌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处理。

1、正常现象

结核皮试是指结核菌素试验,主要是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并根据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杆菌。通常在注射后,局部会出现红肿、硬结等情况,并伴随疼痛的症状,但是这种症状一般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通常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

2、皮下出血

可能是由于患者的皮肤比较娇嫩,在结核皮试时,按压的时间过短,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出现皮下出血的情况,导致皮试后伤口变紫。建议患者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3、过敏

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并且对结核菌素过敏,在注射后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也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避免用手挠抓。

4、局部感染

如果患者在打了结核皮试后,不注意局部伤口的护理,导致局部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紫、肿胀、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碘伏、双氧水等药物进行消毒,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结核杆菌感染

如果患者在打了结核皮试后,身体出现了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不适症状,可能是感染了结核杆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8-16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结核皮试后红肿痒怎么回事
结核皮试后红肿痒可能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注射部位皮肤损伤、注射部位软组织感染、药物过敏反应、注射部位异物刺激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当患者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时,机体免疫系统会对结核菌素产生反应,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确诊通常需进一步完善痰涂片镜检和培养等实验室检测以确定诊断。 2.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如果在做结核菌素试验时操作不当引起局部皮肤损伤,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并繁殖,进而诱发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碘伏消毒液对受损处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发生感染。 3.注射部位软组织感染 若患者自身存在软组织感染的情况,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时,由于局部存在炎症因子,所以会导致结核菌素试验的部位出现异常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4.药物过敏反应 若患者为易过敏体质且对结核菌素中的某种成分过敏,则可能会出现过敏性皮炎的症状,如红斑、丘疹、水疱等。患者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通过口服氯雷他定片、盐酸苯海拉明片等抗组胺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5.注射部位异物刺激 异物刺激可能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结核菌素试验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观察即可。但要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建议密切监测任何异常体征,并定期复查相关检查项目,如X光检查或CT扫描,以评估病情进展。同时,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营养均衡,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
做完肺结核皮试后痒是怎么回事
做完肺结核皮试后痒可能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注射部位皮肤损伤、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当机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侵袭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受损和瘙痒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2.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由于针头刺破皮肤表面,造成微小伤口,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瘙痒的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碘伏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发生感染。 3.药物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对结核菌素蛋白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则会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瘙痒等症状。针对药物过敏的情况,可以按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抗组胺类药物缓解不适。 4.荨麻疹 荨麻疹通常由体内释放的组胺引起,而结核病皮试中使用的物质可能会诱发这种反应。对于荨麻疹,建议患者及时远离可疑致敏源,同时配合医生通过口服地氯雷他定片、盐酸苯海拉明片等方式改善病情状态。 5.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到刺激物或过敏原后产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瘙痒、红斑、水疱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停用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并保持受影响区域干燥清洁。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药物减轻症状。 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发热、咳嗽、咳痰等情况,必要时应及时完善胸部X线检查以评估肺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