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黄芪、白术、姜属于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气宽中等功效,对于脾虚食少、便溏泄泻、气虚水肿等病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健脾益气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定、惊悸失眠等症状。
2、补中益气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脾虚中气下陷、气虚水肿、久泻脱肛、便血崩漏等症状。
3、固表止汗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等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等症状。
4、利水消肿
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等功效,在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泄泻、肺寒咳嗽等症状。
5、生津养血
黄芪具有补气生血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气血亏虚引起的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茯苓具有健脾的功效,也具有养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改善气血亏虚引起的不适现象。
但是需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出现不适症状。服用药物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