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在临床上称为纵隔。纵隔位于胸腔中间,两侧胸膜腔之间,中间的位置大致相当于两肺中间的位置,前面是胸骨,后面是脊柱,两侧是纵隔胸膜。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是脊柱,两侧是纵隔胸膜。纵隔的作用主要是包裹住心脏,防止心脏脱垂,也能够容纳重要的器官,如心脏、大血管、气管等。如果出现纵隔气肿、纵隔感染等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1、纵隔气肿
纵隔气肿是指空气进入纵隔胸膜内结缔组织间隙之间,可能是由于外伤、医源性损伤、食管穿孔、胸部手术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是少量的纵隔气肿,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大量的纵隔气肿,患者需要遵医嘱通过纵隔胸膜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
2、纵隔感染
纵隔感染是指细菌侵入纵隔后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可能是由于胸部外伤、食管穿孔、胸部手术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会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真菌感染导致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3、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纵隔内的肿瘤,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咳嗽、气短等症状。如果是良性的纵隔肿瘤,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如果是恶性的纵隔肿瘤,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纵隔囊肿等疾病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