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膏药揭掉一层皮后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接触水等,并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则需要及时停止用药。
1.保持局部清洁:贴膏药时由于与皮肤紧密粘连,所以会将表层皮肤一起撕下,此时应注意保护好剩余的皮肤,避免再次受到损伤而继发感染。可先用碘伏消毒液对局部进行擦拭,再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残留液体,以促进恢复。
2.避免接触水:为防止细菌滋生,患者应尽量不要让受损部位沾水,在洗澡或者洗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但若已经接触到脏东西,则需及时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更换新的膏药。
3.药物治疗:部分人群在贴膏药之后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起红疹和瘙痒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止痒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涂抹消炎软膏来改善病情,比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4.其他方法:除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可通过红外线照射等方式加速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不适症状。此外,对于贴膏药时间过长的情况,建议减少贴敷的时间,以免加重疼痛的症状。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苹果、香蕉、牛奶、鸡蛋等,有利于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