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囊性包块回声情况

2024-05-29200人阅读

盆腔囊性包块通常是指女性的盆腔内存在囊状或球形包块。盆腔内的囊性包块在B超检查时会表现为无回声、低回声、无回声伴有液性暗区以及无回声伴密集点状回声、无回声伴有网格样强回声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生理性囊肿和病理性囊肿。

1.无回声:如果囊性的内容物为液体,则会在进行B超检查的时候显示无回声,并且囊壁较为光滑,常见于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随着月经来潮,囊肿可逐渐缩小或者消失。

2.低回声:若囊性包块由异常增生的结缔组织构成,其密度较高,故B超检查时会出现低回声的情况。如果是单纯的低回声,没有其他的特征,一般考虑是良性病变的可能性比较大。

3.无回声伴有液性暗区:可能是由于巧克力囊肿所致,属于一种良性的疾病,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到卵巢部位形成的囊肿,而且还会导致局部出现缺血性坏死,引起上述现象。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需要及时去医院妇科就诊,完善腹腔镜手术治疗。

4.无回声伴密集点状回声:这种情况多见于输卵管积水,一般是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所造成,会导致单侧或者是双侧的输卵管伞端出现粘连,形成积水。当积水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就会在腹部形成囊性肿物,因此做B超检查的时候会发现无回声伴密集点状回声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引起的囊性包块,可以采取腹腔镜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

5.无回声伴有网格样强回声:这种情况说明囊性包块内部可能含有钙化灶,有可能是卵巢癌等原因所造成的,会对患者的生殖系统健康造成影响,甚至还会诱发不孕不育。对此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通过化疗、放疗等方式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盆腔左侧囊性包块低回声

盆腔左侧囊性包块低回声通常提示存在子宫肌瘤、输卵管积水、巧克力囊肿等良性病变,也可能是卵巢癌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治疗。

1.子宫肌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为激素水平异常所致。若子宫肌瘤体积较大,则可出现下腹坠胀感以及月经量增多等症状。如果无明显不适症状,且体积较小,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体积较大,则需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治疗。

2.输卵管积水:多由于感染、既往宫外孕等因素引起,会导致输卵管局部堵塞,进而形成囊性包块。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抗炎治疗,若效果不佳则需要通过手术方式将积液抽出并清除病灶。

3.巧克力囊肿:即发生于卵巢的生理性囊肿,在妇科比较常见,主要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内生长,会逐渐形成含有陈旧性积血的囊性包块。当囊性包块直径小于5cm时,可以先观察不做处理,但要每三个月左右做一次B超检测。若囊性包块持续存在或者有增大的趋势,则可以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

4.卵巢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早期不易发现,常因腹部膨出就诊,晚期会出现消瘦、乏力、发热等症状。一旦确诊应尽早行开腹探查术,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方案化疗,如顺铂、紫杉醇等,必要时可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

除上述情况以外,还可能是肠道或其他脏器错位进入盆腔等情况,均可表现为盆腔左侧囊性包块低回声的情况。建议此类患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盆腔右侧囊性包块有回声

盆腔右侧囊性包块有回声通常考虑是附件炎、输卵管积水、宫外孕、卵巢囊肿以及子宫肌瘤等疾病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具体原因。

1.附件炎:由于受到细菌感染等因素所引起,在炎症长期刺激下可形成局部脓液,进而出现囊性包块的现象。而囊性包块属于一种囊状结构,其内为液体,所以会表现为盆腔右侧囊性包块有回声的情况。此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来进行抗感染治疗。

2.输卵管积水:如果女性患有慢性输卵管炎性疾病,则会导致大量渗出物积聚在输卵管内,从而形成囊性包块。而在做B超时会出现盆腔右侧囊性包块有回声的情况,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腹腔镜手术等方式将输卵管切除。

3.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外部着床发育的一种异常妊娠情况,也会导致上述现象发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因胚胎不断生长而导致破裂,引发腹痛及阴道流血等症状。对此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方法终止妊娠,如甲氨蝶呤片杀胚治疗和手术切除等。

4.卵巢囊肿:通常是不良生活习惯或者家族遗传等原因所致,患病后由于肿瘤中会有较多液体,所以在做B超时就会发现盆腔右侧囊性包块有回声的情况。一般需要配合医生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患侧卵巢切除术等。

5.子宫肌瘤: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也有可能是基因突变等原因造成。当子宫肌瘤体积较大时,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还会伴随月经量增多以及白带异常等情况。若经确诊则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衣裤,还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还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