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六味地黄丸治口苦口干吗

六味地黄丸一般可以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口苦口干。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熟地黄、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等药物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口苦口干通常是由于肾阴虚引起的,而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所以对于肾阴虚引起的口苦口干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另外,口苦口干也可能是由于上火、肝火旺盛等原因引起的。如果是上火引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肝火旺盛引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丸、柴胡疏肝散等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22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六味地黄丸治帕金森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基本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机制是纠正帕金森病生化代谢
改变,即多巴胺能功能低下,乙酰胆碱能功能相对亢进。主要有以下几类药物:
1、抗胆碱能药物:安坦。有青光眼者禁用。
2、多巴胺替代疗法:左旋多巴
3、脑外多巴脱羧酶抑制剂:苄丝肼和卡比多巴。美多巴和息宁是目前最常用的合
剂,前者为左旋多巴与苄丝肼合剂,起效快,效果强,持续时间短;息宁为左旋多巴
与卡比多巴合剂,效果较美多巴弱,但作用时间长。
4、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协良行,泰舒达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丙炔苯丙胺。
帕金森病的三种外科治疗方法简介
目前外科治疗有三种方法,即毁损术、脑细胞移植术和脑起搏器治疗。
1、脑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
帕金森病脑细胞移植术和基因治疗已在动物实验上取得很大成功,但最近临床研究显示,胚胎脑移植只能轻微改善60岁以下病人的症状,并且50%的病人在手术后出现不随意运动的副作用,因此,目前此手术还不宜普遍采用。基因治疗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2、毁损术
毁损术(如采用微电极记录技术对靶点进行定位,也通常俗称为“细胞刀”)是用电烧灼法破坏脑内功能异常兴奋核团,主要是苍白球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效果已被公认,但毁损术是一种破坏性手术,部分病人远期效果不尽人意,并且约4%病人出现脑出血、靶点偏差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偏瘫、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毁损术一般只能进行一侧,也就是控制一侧肢体症状。但是临床上90%的帕金森病病人存在双侧肢体症状和头面部症状。对这些病人只有进行双侧手术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毁损术不易双侧大脑同时手术,分期双侧手术并发症也较高,达30%,术后大多数病人出现讲话声音降低、吞咽缓慢、流口水、乏力等症状,目前国外已很少施行这种手术。因此毁损术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双侧毁损术更不易提倡。
3、脑起搏器治疗
脑起搏器治疗仅把刺激电极植入大脑特定部位,通过慢性电刺激来达到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调节治疗,不破坏脑组织,不影响今后其他新的方法治疗,因而更体现当今微创外科治疗原则。脑起搏器治疗效果完全与毁损术相媲美,还能保护脑黑质组织,起到对因治疗作用,延缓帕金森病本身病情进展。刺激参数可通过体外电脑程控,随时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找到最佳刺激触点,具有疗效更好,更持久等优点,国外已有8年的治疗随访结果。对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病人可同时双侧植入刺激电极,一次手术解决所有症状。治疗手术较为安全,并发症和副作用一般都是可逆的,手术死亡率在千分之一以下。我们在100余例次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手术中无发生任何永久性并发症和副作用。脑起搏器治疗已逐步替代毁损术,是目前最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被认为是帕金森病治疗的第二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为1968年发明的左旋多巴)。脑起搏器治疗的不足之处是费用较高,脉冲发生器电池一般只能用5~8年,到时需要更换胸部脉冲发生器。 饮食上需要注意的:
帕金森病患者应该多食软食、蔬菜和水果,每天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和水很重要,有利于防止便秘。少食多餐,忌过热和过冷食物,不吃有刺激性的调味品,避免消化道运动障碍。低蛋白饮食有利于药物吸收,最好在摄入肉类之前30~60分钟服息宁或美多巴,这样可以保证息宁或美多巴在遇到食物干扰之前已被迅速吸收。这是因为食物中的氨基酸必须穿过肠壁细胞入血,再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而息宁入血与入脑恰好使用的是同一通道。因此,高蛋白食物会严重影响息宁的吸收。牛奶不能喝,可以用豆奶代替,并尽量选择添加了维生素D和钙的豆奶。为减少"开关"现象,可让病人补充高蛋白食物,安排在晚餐;饮食成分中以7:1为佳,即7份碳水化合物比1份蛋白质。
帕金森病的一般护理原则是什么?
帕金森病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发病年龄及病程在不同的人身上有所不同。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护理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晚期卧床的病人,其护理任务则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