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可以看多种疾病,一般可以看阴虚、阳虚、血虚、气虚、湿热、痰浊等疾病。
1、阴虚
阴虚通常是指体内阴液亏损,使其滋润、宁静、潜降、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有所减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燥、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状态。患者通常会出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口干舌燥、腰膝酸软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阳虚
阳虚通常是指体内阳气不足,使其温养、推动、气化和蒸腾等作用减弱,以及出现虚寒内生的一种病理变化。患者通常会出现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3、血虚
血虚通常是指体内血液亏损,使其滋润、宁静、潜降、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有所减退,以及出现虚热的一种病理变化。患者通常会出现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八珍丸、归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4、气虚
气虚通常是指体内元气不足,使其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有所减退,以气短乏力、自汗盗汗、神疲懒言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患者通常会出现面色苍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肺丸、柏子养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5、湿热
湿热通常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患者通常会出现身目发黄、发热口苦、渴不多饮、小便短赤、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6、痰浊
痰浊通常是指体内津液输布障碍,导致水液代谢失常,在体内聚而成湿的一种病理变化。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痰多、胸闷腹胀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