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的神志意识变化可反映什么

2023-12-08230人阅读

休克是机体在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下,失代偿所引起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和组织损害为中心的综合征。休克病人由于缺血、缺氧以及酸中毒等原因,可能会导致神经递质释放增多,从而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意识改变。

1.烦躁不安:如果出现休克的情况,会导致体内的多器官供血不足,此时身体会处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状态,容易对大脑造成刺激,所以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

2.面色苍白:当体内血液循环不畅时,则会影响血液正常供应,导致皮肤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以及血液供给,使局部颜色发生改变而呈为青紫色,并伴有苍白的表现。

3.四肢厥冷:因为休克时机体散热大于产热,血管收缩明显,外周血流量减少,肢体末端供血供氧差,因此表现为肢冷汗出,尤其口唇、耳垂及甲床发绀更明显,同时因体温调节中枢受抑制,末梢循环不良,皮肤表面或黏膜干燥无汗。

4.血压下降:若病情持续进展,休克进一步加重,血压则迅速下降,甚至测不出,且尿量逐渐减少,心率加快等表现。

5.昏迷:随着休克程度不断加深,严重低灌注会引起细胞缺氧,脑细胞受损,进而出现昏睡、嗜睡、躁动直至昏迷的状态。

一旦确诊为休克后应及时进行治疗,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应用、碱化血液、抗感染等处理。日常生活中应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休克病人的最佳体位

休克患者的最佳体位是头部抬高15-30度,下肢抬高20-30度,以增加静脉回流,增加心排出量,保证肾脏等脏器的血液灌注。休克是机体在各种原因作用下,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细胞缺氧和功能受损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休克患者应尽量减少搬动,取头低脚高位,头部抬高15-30度,下肢抬高20-30度,以增加静脉回流,增加心排出量,保证肾脏等脏器的血液灌注。休克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增加,同时,休克时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下降,此时患者的血液重新分布,主要作用是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保证组织细胞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因此,在休克早期,患者的血压可能还处于正常水平,此时如果采用头部抬高15-30度,下肢抬高20-30度的体位,可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避免休克加重。如果休克发生在脑部,为了保证脑组织的氧气和营养供应,脑组织会发生缺血、缺氧,如果采用头部抬高15-30度,下肢抬高20-30度的体位,可以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避免脑组织缺血、缺氧。如果休克发生在心脏,为了保证心脏的有效射血,心脏的有效射血会减少,从而避免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休克患者采取上述体位时,应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给,防止窒息。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停止治疗。

休克患者的重要器官灌注不足,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一旦休克诊断成立,应尽早进行治疗,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休克病人的观察要点?

休克病人的观察要点主要包括体位、呼吸、神志、皮肤、尿量、血压等。

1、体位

休克时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会出现障碍,可能会导致头部缺血缺氧,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患者应采取头低脚高位,同时可以遵医嘱通过按摩头部的方式缓解。

2、呼吸

休克时可能会导致肺部通气量下降,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患者应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可以增加肺部的血流量,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

3、神志

休克时,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可能会受到损伤,容易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4、皮肤

休克时皮肤的血管会收缩,导致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出现皮肤发白的情况。患者可以使用温水擦拭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发白的情况。

5、尿量

休克会导致肾脏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出现少尿的情况。如果患者的尿量持续减少,可能提示休克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6、血压

休克时患者的血压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而且会伴随心跳加快的症状,甚至会导致意识模糊。如果休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及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如果血压持续下降,需要立即进行输液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