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治疗高血压,6大降压穴位巧妙降压

一般没有中医治疗高血压6大降压穴位巧妙降压的说法,中医治疗高血压可以通过按摩劳宫穴、曲池穴、风池穴、太冲穴、百会穴等穴位,能够起到辅助降压的效果。

1、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间,第二掌骨的中点处,适当按摩劳宫穴可以起到清心火、平肝火的作用,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部,在肱骨外上髁与尺泽穴连线的中点处,适当按摩曲池穴可以起到清热解表、疏通经络的作用,能够辅助降低血压。

3、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按摩风池穴可以起到舒筋通络、醒脑安神的作用,能够辅助降低血压。

4、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适当按摩太冲穴可以起到平肝息风、清热利湿的作用,能够辅助降低血压。

5、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适当按摩百会穴可以起到醒神开窍、益气升阳的作用,能够辅助降低血压。

建议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按摩,以免操作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此外,如果患者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没有缓解高血压的情况,还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

2023-09-15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高血压怎么放血降压
高血压可以通过耳尖放血、头维穴放血、曲池穴放血、足三里穴放血、涌泉穴放血等方法来进行降压。如果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耳尖放血 耳尖放血通常由专业医生使用消毒后的针具,在耳尖处快速点刺数下,然后挤压局部使其出血。此方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但需注意避免对耳朵造成过度损伤。 2.头维穴放血 头维穴位于头部两侧,可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该穴位,每次可连续按压5-10分钟。头维穴具有舒经活络、清利头目之功效,对于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3.曲池穴放血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肱骨桡侧缘,屈肘成直角取穴,患者采取仰卧位,暴露上臂,用拇指指腹按揉上述穴位约3~5分钟。中医认为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经常按揉此穴能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辅助改善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 4.足三里穴放血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直刺0.8~ 5.涌泉穴放血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趾跖骨头与舟状骨连线的终点处,采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涌泉穴属于足少阴肾经,是井穴,本穴具有滋阴补肾、清热息风、开窍醒神等功效,主治昏厥、小儿惊风、癫狂痫证、咽喉肿痛、失眠、咯血、小便不利、大便秘结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穴位放血疗法可能对部分患者的轻度高血压有一定效果,但对于重度高血压或者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并不适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因此,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恶性高血压降压原则

恶性高血压降压原则一般包括注意休息、控制情绪、合理饮食、服用药物、定期检测血压等。

1、注意休息

恶性高血压是指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可能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症状。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控制情绪

患者在平时要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也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以免导致血压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3、合理饮食

患者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吃小米粥、南瓜粥、蔬菜粥等食物,避免吃辣椒、洋葱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4、服用药物

如果患者的血压持续升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降压的效果。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降压的目的。

5、定期检测血压

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如果出现血压持续升高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饮食,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苹果等,避免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肥肉、辣椒等。另外,患者还要注意监测血压,如果血压出现持续升高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