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出现淤血点可能是由于外伤、过敏性紫癜、血管痣、毛细血管扩张症、白血病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的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外伤:如果面部受到撞击等外力作用,则可能导致皮下小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形成瘀斑。此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通常在受伤后2-3周可逐渐消退。
2.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累及皮肤、关节、肾脏等部位中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以及可触及的水肿性红斑等。对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片、甲泼尼龙片等药物治疗。
3.血管痣:又称为老年性血管瘤,好发于老年人,可能与皮肤老化有关,也有可能是长期吸烟等原因所造成。患病以后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红色丘疹,类似淤血点,并且会高于正常皮肤表面。此类情况可以遵医嘱通过激光治疗、电灼疗法等方式进行改善。
4.毛细血管扩张症:多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会导致脸部的毛细血管持续性扩张,使皮肤呈现青紫色斑块状外观,即为淤血点。对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注射用盐酸博来霉素、注射用头孢他啶等药物治疗。
5.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可能会引起骨髓腔内压力增高,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供氧不足而发生缺氧,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伴有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对此应遵医嘱使用环磷酰胺片、达那唑胶囊等药物治疗。
此外,还可能与肝硬化相关,肝脏功能减退,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容易导致机体出血倾向,还可伴随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平时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戒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