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手术后不能排便和腹胀怎么回事

手术后不能排便、腹胀可能是饮食不当导致的生理性现象,也可能是肠梗阻、麻痹肠梗阻、肠道粘连、术后并发肠瘘等病理性原因。建议患者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腹部彩超检查明确诊断。

1.饮食不当:若患者在手术后的短时间内进食坚硬食物或者暴饮暴食,则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出现上述症状。此时需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并且适当对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能够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2.肠梗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疾病,如术中损伤肠管、淋巴结清扫过多等,可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还会伴有肛门停止排气的情况。一般可以通过禁食水、胃肠减压等方式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感染。

3.麻痹肠梗阻:通常与神经受损有关,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是由于支配肠道平滑肌的自主神经被破坏所致,会导致肠道蠕动丧失而失去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无法排出大便,还可伴随恶心、呕吐、腹胀等情况。一般可通过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肠造口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4.肠道粘连:可能与既往有炎症性肠病史、腹部手术史等因素有关,当肠道黏膜受到创伤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严重者会影响正常蠕动而导致粪便堆积于肠道内,造成便秘、腹胀的症状。可以采取手法复位、灌肠等物理疗法改善病情,如果效果不佳则需考虑通过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

5.术后并发肠瘘:若患者本身患有肠瘘的情况下,在做完手术之后容易诱发肠瘘部位发生堵塞,进而影响到正常排便情况,还可能导致大量细菌进入体内引发腹腔感染。此时需要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比如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同时还要注意多加休息以及补充水分。

此外,还可能与直肠癌复发转移等原因有关,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如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明确具体病因后再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3-12-07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腹胀排便困难怎么回事
腹胀排便困难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肠癌、巨球蛋白血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腹胀和排便困难的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胃肠蠕动功能减弱、食物积聚在肠道内不能及时排出而引起腹胀和排便困难。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进行改善。 2.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时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进而出现腹胀和排便不畅的情况。针对此病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和质子泵抑制剂。例如,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进行缓解。 3.结肠癌 结肠癌是结肠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恶性肿瘤,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对邻近器官产生压迫作用,从而引起腹腔空间狭小,继而导致腹胀以及排便困难的现象发生。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如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等。 4.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血液淋巴系统的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当疾病进展至一定阶段时,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到肠道的血液供应,此时就会出现腹胀和排便困难的症状。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化疗来控制疾病的进展,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5.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由胆囊长期发炎引起的疾病,炎症刺激会导致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引发腹胀和排便困难。对于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可以考虑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促进胆汁分泌,改善症状。 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波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以减轻腹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