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的中药

周围神经病是指周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的结构和功能障碍。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的中药主要有地龙、全蝎、蜈蚣、僵蚕、钩藤等。

1、地龙

味咸,性寒,归肝、肾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等病症。

2、全蝎

全蝎味辛、性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病症。

3、蜈蚣

蜈蚣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小儿急慢惊风,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等病症。

4、僵蚕

僵蚕味咸,性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急慢惊风、癫痫抽搐、风湿痹痛、瘰疬痰核等病症。

5、钩藤

钩藤具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肝经热盛惊痫、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病症。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3-09-19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的中药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可以选用舒筋活血丸、三七片、丹参片、颈复康颗粒、活血止痛胶囊等中成药。由于周围神经病涉及多种病因,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 1.舒筋活血丸 舒筋活血丸可用于因外伤引起的跌打损伤、瘀血肿胀等不适。该药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服药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发挥。 2.三七片 三七片适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情况。其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体内淤积。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运动员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丹参片 丹参片可辅助改善微循环障碍,缓解心绞痛的症状。此药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4.颈复康颗粒 颈复康颗粒对于颈椎病引起的肩背酸痛、活动不利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它有祛风除湿、温经通窍的作用。服用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 5.活血止痛胶囊 活血止痛胶囊可以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缓解胸部刺痛、固定不移、拒按、入夜更甚、舌质紫暗有瘀斑等症状。此药能起到活血止痛、行气导滞的效果。对该药过敏者以及过敏体质者要谨慎使用,以免发生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现象。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要经过医生指导后进行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在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的中药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可以使用龙血竭、三七、白芍、当归、丹参等中药。由于周围神经病可能涉及复杂的病理机制,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治疗,并在必要时寻求西医神经科医生的评估。 1.龙血竭 龙血竭适用于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局部肿胀、疼痛等不适。其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外用,一次0.5-1g,一日3次;包敷患处。 2.三七 三七可用于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出血、淤青等症状。该品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内服,研粉后每次1.5~3克,每日2~3次;外用适量,研粉撒或调敷。 3.白芍 白芍对于气血不足所致的周围神经衰弱有效。此药有养血平肝、敛阴止汗的作用。使用时可煎汤服用,也可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 4.当归 当归对缺血性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它能够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燥滑肠。当归味甘辛,温,入心、肝、脾经,需注意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上火。 5.丹参 丹参对于周围神经炎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本品味苦微寒,入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效。丹参制剂剂量应遵医嘱调整,长期服用者应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周围神经疾病。患者平时还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
一、预防与治疗合并症。   1.浮肿:可用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压迫,患肢按摩与被动运动,热敷、温水浴、蜡浴、红外线、电光浴以及超短波、短波或微波等方法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水肿或积液的吸收。   2.挛缩:预防极为重要。除采用预防浮肿的方法外,还应将受累肢体及关节保持在功能位置上,可使用三角巾、夹板、石膏托或其他支具作固定或支托,并应注意避免对感觉丧失部位的压迫,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3.继发性外伤:一旦发生创伤,由于创口常有营养障碍,治疗较难。对丧失感觉的部位等要经常保持清洁,并进行保护。对创口可采用超短波、微波、紫外线、激光等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创口愈合。   二、促进神经再生。对保守治疗与神经修补术后病人早期应用理疗有利于受损神经的再生过程,同时,可应用促神经再生药物。   三、保持肌肉质量,迎接神经再支配。可采用电针、电刺激疗法以及按摩、被动运动、传递神经冲动等方法,以防止、延缓、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保持肌肉质量。   四、增强肌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一旦受累肌的肌电图检查出现较多的动作电位时,就应开始增强肌力训练,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五、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六、解除心理障碍。周围神经病损患者,往往伴有心理问题。可采用医学宣教、心理咨询、集体治疗、病人示范、作业治疗等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   七、对保守治疗无效而又适合或需要手术治疗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主要是通过针灸、中药、按摩、药浴、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针灸

周围神经病与中医的中风等疾病有很大的关系,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针灸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

2、中药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舒筋活血片、大活络胶囊等,同时还可以遵医嘱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

3、按摩

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按摩手足三阳经穴,如阳池穴、外关穴、太冲穴等,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

4、药浴

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浴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使用当归、川芎、红花等中药材进行泡澡,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

5、拔罐

拔罐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是利用燃烧、抽吸蒸气等方式产生负压,将罐吸附于皮肤表面,能够起到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除湿等作用,可以缓解周围神经病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