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自身抗体十三项是什么

自身抗体十三项通常是指抗核抗体谱检查,是一种检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

抗核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和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产生的自身抗体。通过该检查可以检测出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一种,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糖蛋白,主要由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在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含量最高,是ANCA的主要靶抗原,也是慢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标志。

抗磷脂抗体是一组针对自身细胞膜磷脂成分的自身抗体,主要包括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凝血酶原抗体、抗脂肪因子抗体等。抗角蛋白抗体是指抗核抗体谱中的一组自身抗体,主要是由于抗角蛋白抗体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抗核抗体十三项检查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也可以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出现异常结果,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9-07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肿瘤十三项是指哪十三项?』
『肿瘤十三项是指哪十三项?』临床上没有肿瘤十三项的说法。通常所说的肿瘤十三项一般指用于筛查恶性肿瘤的检查项目,包括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等。 一、血清学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如果患者存在急慢性肝细胞癌或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时,则会出现该指标升高。 2.癌胚抗原:当患者患有胃肠道癌症、卵巢癌以及肺癌等疾病时,该指标可出现异常。 3.糖类抗原CA19-9: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辅助诊断,并且对于胆囊癌、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4.糖类抗原CA72-4: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疗效观察及预后的判断标准之一,也可用于卵巢上皮癌的辅助诊断。 5.糖类抗原CA15-3:可用于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监测与复发预测,还可辅助良恶性鉴别。 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主要对小细胞肺癌进行辅助诊断,还可用于肺鳞癌、大肠癌术后随访检测。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如甲状腺超声检查、肝脏超声检查、前列腺超声检查等,通过不同组织器官的病变特点,帮助医生初步判定是否存在相关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2.X线检查:X光片可以发现早期肺癌、食管癌、贲门癌、胰腺癌、头颈部恶性肿瘤等部位的病灶。 3.CT检查: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度高等优点,能够显示体内各层次密度差异,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4.MRI检查:MRI检查无放射性辐射,对人体几乎不存在不良影响,尤其适用于脑部、脊髓、软组织、骨骼肌等部位的肿瘤检查。 三、病理学诊断 只有经过病理学诊断才能确诊是否患了恶性肿瘤,而不能仅凭实验室检查来确诊恶性肿瘤。病理学诊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由手术切除后获得标本,另一种则是采取穿刺活检的方式取得样本,之后送至病理科由专业医师进行显微镜下诊断。
优生十三项检查什么?
优生十三项检查包括巨球蛋白血症、弓形体病原体IgM/IgG抗体检测、风疹病毒IgM/IgG抗体检测、单纯疱疹病毒IgM/IgG抗体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gM/IgG抗体检测等项目。建议进行这些检查以评估生育风险,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检查。 1.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通过血液中的巨球蛋白水平来评估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潜在疾病。抽取静脉血样后,化验室会分离出血清或全血,然后测定巨球蛋白含量。 2.弓形体病原体IgM/IgG抗体检测 IgM和IgG抗体是机体对弓形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检测可辅助诊断近期或既往感染。通过采集外周血样,在实验室中分离、纯化并检测弓形虫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存在。 3.风疹病毒IgM/IgG抗体检测 风疹病毒IgM/IgG抗体检测用于判断是否为现症感染及既往感染史。通常采取肘部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液中风疹病毒IgM和IgG抗体水平。 4.单纯疱疹病毒IgM/IgG抗体检测 单纯疱疹病毒IgM/IgG抗体检测可以确定体内是否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医生会从疑似感染部位采集样本,然后送至实验室分析IgM和IgG抗体水平。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gM/IgG抗体检测 HIV-IgM/IgG抗体检测旨在识别HIV感染状态。一般采集静脉血,随后分离血清,使用特定试剂盒检测HIV-IgM和IgG是否存在。 以上各项检查均需要空腹进行,以免食物影响巨球蛋白血症的准确性。建议提前预约检查时间,并按医嘱完成所有项目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