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血海艾灸功效与作用

血海一般是指血海穴,血海穴艾灸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清热解毒、利湿凉血、补益气血等。

1、活血化瘀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艾灸血海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血液的新陈代谢,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用于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2、调经止痛

血海穴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如果女性存在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艾灸血海穴,从而改善症状。

3、清热解毒

血海穴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热毒疮痈、湿疹等疾病,可以遵医嘱艾灸血海穴,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4、利湿凉血

如果患者存在跌打损伤、湿疹等疾病,可能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艾灸血海穴,能够起到利湿凉血的作用,可以促进病情恢复。

5、补益气血

气血不足的人群可以适当艾灸血海穴,能够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可以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不适症状,比如面色苍白、身体乏力等。

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病症,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艾灸,以免操作不当,出现不适症状。另外,如果患者在艾灸过程中出现了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止艾灸,并且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15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艾灸血海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血海具有经痛缓解、月经不调改善、水肿减轻、皮肤瘙痒缓解、气虚乏力症状改善等功效和作用。由于血海穴位与人体的生殖系统和血液循环有关,若想长期进行艾灸,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1.经痛缓解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穴位之一,刺激此处可促进气血循环,从而缓解经前综合症及痛经等不适。对于存在痛经、月经不规律等问题的女性而言,适当艾灸血海穴具有一定的调理效果。但需注意避免过度疲劳或身体虚弱时进行。 2.月经不调改善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能够调节血液循环和内分泌功能,对治疗月经不调有积极意义。对于经常出现月经提前或推迟、量多或少等症状的人群,艾灸血海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自我疗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和平和心态。 3.水肿减轻 血海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主治下肢痿痹、麻木瘫痪等病症,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起到健脾胃、祛风湿的作用,进而达到利水消肿的目的。对于患有肾炎、心力衰竭等疾病导致的下肢浮肿患者,可通过艾灸血海穴来辅助消除水肿现象。但是要注意不宜长时间站立或者久坐不动。 4.皮肤瘙痒缓解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能养血活血,疏通经络,因此对由血液不足引起的皮肤瘙痒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经常感到皮肤干燥、瘙痒的人来说,每天按揉血海穴5分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季节交替时要特别注意保湿补水。 5.气虚乏力症状改善 血海穴位于膝盖上方,通过艾灸此穴可补益气血,增强体质,有助于缓解因气虚所致的乏力症状。对于常感疲乏无力者,可尝试每日一次艾灸血海穴来改善状况。但在开始之前应确保无过敏反应或其他禁忌证。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艾灸时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当的频率,以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若属于易受风寒侵袭体质,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以免加重病情。
艾灸血海穴位的功效作用
艾灸血海穴位可用于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皮疹瘙痒、免疫力低下等病症的缓解和治疗。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1.腹痛 腹痛是因为气血瘀滞或寒湿侵袭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刺激此处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艾灸血海穴能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腹痛。每次可艾灸5-10分钟,每日1-2次。 2.腹泻 腹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食物中毒、感染性肠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腹泻症状。而血海穴具有健脾胃、祛风湿的作用,因此可以辅助治疗腹泻。患者可以通过艾灸血海穴的方式进行改善,一般需要将温度控制在37℃左右,避免烫伤皮肤。 3.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多由内分泌失调引起,也可能是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器质性疾病所致。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能够调理冲任二脉,从而达到养血活血的目的。患者可以取坐位或者仰卧位,用点燃的艾条悬置于距离穴位3cm处施以熏烤,使局部感到温热为宜,每次艾灸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4.皮疹瘙痒 皮疹瘙痒通常是由过敏反应或其他皮肤炎症引起的,此时若对血海穴进行艾灸,可能会加剧炎症反应,加重病情。建议避免在此时点刺血海穴,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5.免疫力低下 血海穴艾灸后会激发机体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所以会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上述现象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一段时间后即可自行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艾灸时应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灼伤皮肤。此外,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群而言,需谨慎进行艾灸,以免出现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