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是由于急性心脏骤停、溺水等导致的心脏呼吸停止,进行心肺复苏后苏醒的几率一般在40%-60%。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停止,则苏醒几率较小。
1.急性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丧失收缩能力,同时发生循环停滞,会出现心脏呼吸停止的情况,常表现为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抽搐等症状。此时需要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开放气道,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和血液循环。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苏醒,并且还有可能挽救生命。
2.溺水:指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大量液体摄入或流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堵塞而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疾病状态,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若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因此也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但若是溺水时间过长,脑细胞已经出现不可逆损伤时,则无法苏醒。
3.其他原因:如触电、窒息等情况也会导致心跳呼吸停止,但是此类情况进行心肺复苏后的苏醒几率通常较低,因为原发病情较严重,对机体造成的损害较大。
综上所述,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呼吸停止,在进行心肺复苏前应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是否为心跳呼吸停止以及停止的时间。并遵医嘱给予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起,避免过度通气或者过度通气不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