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指化学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进行化学药物治疗时出现血压低的情况可能是饮食不当、情绪紧张、用药副作用、贫血、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导致的。
1.饮食不当:患者在进行化学药物治疗期间如果经常食用咸菜、腌肉等高盐食物,可能会增加体内水钠潴留,引起血容量扩张,从而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发生。建议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保持清淡饮食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2.情绪紧张:部分患者在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前可能已经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因为过度担忧而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全身血管收缩,容易造成血压下降的情况。建议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来改善病情。
3.用药副作用: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不同,部分患者在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后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若未及时补充营养物质会导致身体能量摄入不足,进而引发上述情况。通常待停止给药一段时间后即可自行恢复,必要时可遵医嘱更换其他药物继续治疗。
4.贫血:该疾病是因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组织损伤等原因引起的血液病,常伴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若患者本身存在贫血的问题,则在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导致贫血程度加重,致使机体供血不足而出现上述表现。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使用叶酸片、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补血治疗。
5.心功能不全:患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若在进行化学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血压降低的症状还应考虑与心功能不全有关。因为此类患者的心脏泵血能力减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无法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需配合医生服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促进残余尿液排出,并联合地高辛片、注射用磷酸果糖二钠等药物纠正心衰。
此外,主动脉关闭不全、严重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引起上述现象,若长期反复发作,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完善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积极采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