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患者输液后起水疱的常见原因包括药物刺激、药液外渗、静脉炎、血管破裂以及过敏反应等。建议及时告知医生,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1.药物刺激:若在输注甘露醇注射液时速度过快,可引起高渗状态而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头晕、头痛等情况。此外,在输注乳酸林格氏溶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液体时也会因渗透压改变而导致水肿的情况发生。此时应及时减慢滴速或者停止使用该种药物,通常一段时间后不适症状即可逐渐缓解。
2.药液外渗:如果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使液体流入周围组织间隙,则可能导致局部肿胀甚至形成水疱。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注入液体,并用湿敷法、热敷法等方式促进液体吸收,还可遵医嘱予以鱼石脂软膏涂抹患处以预防感染。
3.静脉炎:是指长期输注某种药物后,对静脉产生损伤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行区域皮肤红、痛、触痛明显及发热等现象。一般可通过抬高患肢、冷敷患处的方式减轻不适感,必要时也可遵医嘱应用硫酸镁溶液湿敷患处,有助于改善病情。
4.血管破裂:如果在输液过程中不慎将空气输入体内,则可能会因气体压迫而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诱发气溶胶栓塞的现象发生,即小气泡进入血管腔内并随血液循环移动,从而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或卵园形水疱,常位于四肢末端。此时需暂停输液并对症治疗,待机体自行吸收后症状可得到缓解。
5.过敏反应:若自身属于易过敏体质,且对所输注的某一种药物存在过敏情况,则会出现一系列变态反应,比如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一经确诊,应及时更换其他药物继续输液,必要时还需遵医嘱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胶囊等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还可能与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若持续无法缓解则建议积极就医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在此期间还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增加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