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2023-09-15330人阅读

地黄大黄具有清热生津、凉血解毒、泻火、活血、补血的功效与作用,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1、清热生津

地黄大黄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不适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2、凉血解毒

地黄大黄具有凉血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火毒疮疡、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等病症。

3、泻火

地黄大黄具有泻火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肝火旺盛等疾病,可能会出现目赤肿痛、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4、活血

地黄大黄具有活血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血热妄行引起的不适症状,比如牙龈出血、流鼻血、便血等。

5、补血

地黄大黄具有补血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气血亏虚引起的不适症状,比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性寒,味苦。归脾经、胃经、大肠经、肝经、心包经。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清热泻火的功效。主治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诸证、湿热痢疾、黄疸、淋证等症状。大黄具有大黄蒽醌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功效与作用 泻下、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宜忌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用,尤其是便秘患者、细菌感染者、血热者。大黄因其有泻下的作用,便秘患者吃了之后可以通便;大黄具有大黄蒽醌苷,它对金色葡萄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适用于细菌感染者;大黄能把湿热导出体外,并且使热毒排出体外,适用于血热者。 脾胃虚弱者、孕妇、过敏体质者避免服用。大黄味苦寒,容易伤到胃气,对人体的肠胃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胃寒、胃虚、胃痛等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大黄;孕妇在怀孕期间服用大黄,可能会引起流产现象;大黄服用过多,容易引起瘙痒、皮疹、红肿等过敏反应,因此过敏体质者不宜服用。 用法及禁忌 用量3~12克,煎服。 氯霉素与大黄不宜同用。因氯霉素可降低大黄的泻下作用。 其他 1、煎水服用:将新鲜的大黄连根带叶一起清洗干净,并和百合、冰糖放在一起煎水来服用;2、煮粥:将大黄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备用。将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大黄药汁,煮沸即可。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称为将军.它的功效有,清热,泻下,凉血止血,止呕等作用,一般泻下,清热生用,后下.还有酒大黄,大黄炭.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清利湿热的功能.广泛用于治大便秘结,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痄腮,喉痹,牙龈肿痛,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淤血经闭,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湿热泄痢,黄疸,水肿,中风痰迷等等,有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
指导意见:
大黄治病便方二例
  方一:大黄牡丹皮汤(选自《金匮要略》)
  方药:大黄10克,冬瓜仁6克,牡丹皮2.5克,芒硝7克,桃仁2.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属湿热内蕴者,亦可用于治疗女性附件炎,盆腔炎,输卵管结扎术后感染属淤热结聚者.
  方二:治经行口渴方
  方药:黄芩10克,大黄3克.
  用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主治:妇女月经来潮前后,或值经期出现口咽干燥,口渴难忍,或饮水不解渴,经净后逐渐缓解者,称为“经行口渴”.此方简单易行,适用于由胃热伤经引起口渴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