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是介于乙状结肠与肛门之间的消化道组成部分,位于腹膜反折线下部,全长7-10cm。直肠的壁共由4层构成,内黏膜、肌层、横纹肌层、外膜,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促进粪便排出。
1.内黏膜:分为黏膜上皮和黏膜固有层两部分,其中黏膜上皮又可分为黏膜浅层细胞和黏膜深层细胞,黏膜固有层则含有腺体以及少量淋巴组织。当食物残渣通过时,可以刺激肠蠕动,引起排便反应,并且由于直肠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可以使大便停留在直肠内,便于观察排便情况。
2.肌层:由纵行平滑肌束组成,可使肠管保持一定的长度和形状,在粪便通过肠道的过程中起到固定的作用。
3.横纹肌层:由横纹肌纤维所组成,能够帮助推动粪便向前移动。
4.外膜:由筋膜和纤维脂肪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护直肠周围器官的作用。
5.功能:直肠的主要功能为促进粪便排出,如果出现便秘的情况,则可能是饮食不当所致,如进食少或食物中固体物质不足,或者是饮水太少导致大便干结。此时建议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芹菜、白菜等绿叶蔬菜,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
若患者存在长期便秘的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比如腹部超声检查等以明确诊断。若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所致,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