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年人出现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的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夜尿症。导致该情况的原因较多,可能是由于饮水过多、睡前摄入利尿食物、精神因素、老年性痴呆、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因素引起。
1.饮水过多:部分老人在白天大量喝水或者饮用含水量高的饮料后,可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从而造成夜晚小便频繁的现象发生。建议此类人群控制每天的液体量,并及时排空膀胱,通常可以得到较好的缓解。
2.睡前摄入利尿食物:如西瓜等,含有较高的水分和糖分,食用之后会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大量的尿液,因此也会出现夜间小便频繁的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即可。
3.精神因素:若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时,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会出现夜尿多的表现。此时需要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进行治疗。
4.老年性痴呆:随着年龄增长,脑组织退行性病变而引起的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等症状,还会伴随尿急、尿频等情况。建议遵医嘱应用改善认知功能药物,比如尼麦角林片、重酒石酸西尼必利片等。
5.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主要与膀胱逼尿肌发育不良有关,也可能跟急性或慢性感染、神经源性膀胱、盆腔手术史等因素相关。当病情较为严重时,就会出现夜间尿频、尿急、尿失禁等问题。需积极配合医生通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药物,松弛尿道括约肌,进而达到治疗效果。
除上述原因外,还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等原因有关。建议家属带其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完善血常规、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及进食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不适症状。